网传蛏有毒 莆田水产专家驳斥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10月31日讯(记者 李伟强) 莆田盛产蛏,且莆田人喜爱吃蛏,蛏被誉为“莆田五大海珍”之一。近日,网络上传浙江海洋学院王教授说,蛏是雌雄同体,每年9—10月是繁殖季节,性腺开始发育,肚皮里满是精卵,还有毒素。30~40天后,蛏子排精排卵后,肉质又会鲜美起来。 在网上看到这则消息后,不少莆田市民开始担心:“这时的蛏,真的有毒不能吃吗?”昨日,莆田市水产专家说,蛏本身无毒,也没有听说过蛏会产毒。 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在今年曾对蛏等贝壳类海产进行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检测后没有发现蛏有问题。 摊贩:蛏因口感差销量有所减少 在城厢区下磨市场、荔城区荔梅市场的海产品销售区,仅有个别摊贩销售新鲜的蛏,量都不多。下磨市场一位摊贩告诉记者,最近莆田本地蛏的数量并不多,买的人也相对比较少。对于蛏在繁殖期有毒这一说法,该摊贩表示很诧异,“卖了好几年的蛏,从来没听说过蛏有毒不可以吃。” “蛏正处于繁殖期,肚子里面有籽,咬下去软绵绵的,口感不好,因此,买的人很少。”荔梅市场一摊贩介绍,每年中秋过后,因蛏进入繁殖期,口感变差,“拿个十斤要卖好几天,后来干脆不卖了。”记者发现,荔梅市场近十个海产摊贩,仅一家销售蛏,摊贩们表示,此时是海蛎的销售季节,农历十一月份后蛏的市场才会恢复正常。 市民陈女士说,“最近较少见到新鲜的蛏,不过平时煮汤、面条等都会加蛏干。”她表示,不曾听说蛏有毒。 专家:蛏在繁殖期不会产毒 据了解,蛏一般指缢蛏,体细长者称为竹蛏,属于软体动物,有两扇介壳,生活在沿海浅滩涂里,莆田沿海的乡村多有养殖,其中以涵江区哆头所产的蛏为佳。除了加工为蛏干外,还有插蛏、清炖蛏、鲜蛏炒蛋、蛏溜等,特别是蛏溜,是人们喜爱的一道汤菜。那么,9、10月份处于繁殖期的蛏,真的会产生毒素吗? “不管蛏是不是雌雄一体,蛏本身并没有毒,也没听说过蛏在繁殖期会产毒。”莆田市一位水产专家告诉记者,蛏等贝壳类的海产在繁殖期自身都不会产生毒素,“至于口感,因人而异,也没有统一的定论。”这位水产专家提醒,市民在购买蛏等贝壳类海产后,应放置于自然海水或者盐水中一段时间,让贝壳将肚子中的杂物排出,以净化海产内脏,同时,海产应煮熟煮透再吃。 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经济科技科工作人员也表示,蛏在繁殖期不会自身产毒。据了解,该局在今年曾对蛏等贝壳类海产进行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检测后没有发现蛏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