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 正文

莆田木雕 从厂到城的“核聚变”

2013-10-10 10:1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莆田工艺一厂被誉为莆田木雕的摇篮地。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该厂职工纷纷走上办厂创业之路,推动木雕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开栏的话:

30年,人生可称而立,城市可见枯荣。

30年沧桑变迁,彰显了家庭的兴旺,折射了社会的进步,也见证了莆田这座古府新城的发展和未来。我们也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的风雨征程,亲眼目睹了建市以来的累累硕果,亲身感受到身边想象不到的巨变。

过去的30年,激荡而伟大。一个个精彩瞬间书写的建市历史,让我们有太多的理由为之击节赞叹。为了庆祝建市30周年,今起,本报推出《从身边事看30年变迁》栏目,撷取刊发参与者、创造者、见证者和受益者回顾和讲述的感受最真、情意最切、体会最深的身边事,以期勾勒出30年我们走过的光辉历程,接续过去30年的火种点亮未来,推进港城崛起。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提供线索或积极供稿。

莆田工艺美术城是我市木雕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10月5日,笔者来到位于莆田工艺美术城的光临雕塑创作室,仿佛置身于木雕“博览馆”,只见中国木雕艺术大师闵国霖正在修改木雕作品。

闵国霖说,莆田建市30年来,感受变化最大的是木雕行业迅速发展,而莆田工艺一厂正是莆田木雕兴起的摇篮地。

1964年7月,闵国霖从厦门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进入莆田工艺一厂从事雕塑创作设计,受到刘荣麟、朱榜首、黄丹桂、佘文科、黄文华等著名老艺人的艺技熏陶,莆田传统雕刻艺术在这里得到了传承和延续。

闵国霖介绍,1957年莆田工艺一厂职工只有几十人,到上世纪80年代初就已发展到200多人。80年代初至1990年底,莆田工艺一厂开始接受广化寺、福州西禅寺、四川乌龙寺、广东天宇寺等国内著名寺庙的佛像塑造,莆田宗教雕刻艺术从此名声远扬全国。

闵国霖说,莆田木雕艺术的兴盛期始于上世纪90年代,并开始走向个体办厂的市场化道路,木雕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莆田木雕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现有企业3000多家,专业人员8万多名,年创产值50多亿元。莆田也成为继往开来、名符其实的“中国木雕之城”。

谈到莆田木雕发展历史,闵国霖感到无比自豪。

老艺人闵国霖在修改木雕作品

福建龙眼木雕、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广东潮州金漆木雕被誉为“中国四大木雕”。闵国霖对龙眼木根雕独具慧眼,1990年创办了光临雕塑创作室,走上办厂创业之路,同时潜心从事木雕创作及根艺研究。2009年光临雕塑创作室进驻莆田工艺美术城,莆田工艺美术城为其木雕艺术人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施展舞台。他创作的雅俗共赏的《寿仙》、《五童拱寿》、《福寿同乐》、《达摩静思》等30多件木雕精品获国家级金奖,作品多为海内外各界人士及场馆所收藏。他还获得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俗产业“中国木雕工艺最具工艺价值品牌”和“中国木雕工艺杰出传承人”殊荣。2011年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走进莆田》专题之“木雕的传奇”节目还对他的龙眼木根雕艺术作了特别宣介。

闵国霖说,莆田工艺一厂尽管已成一段历史,但传统木雕工艺代代传承,新人辈出,在历届海峡工艺品博览会和“艺鼎杯”比赛中获得殊荣。

他小心翼翼取出一张今年4月30日莆田工艺一厂老职工在工艺美术城重逢的合影照片说,莆田工艺一厂职工伴随莆田30年改革发展走向新时代,迈向新生活,选择在工艺美术城合影留念,意义不同凡响。

“现在我的创作室保存有独创的木雕代表作上百件,由于受到场地制约,没地方展示。我晚年最大的愿望是能有一座宽敞明亮的木雕博物馆,让世人共享莆田传统木雕文化独具特色的魅力。”谈到梦想,闵国霖深沉地说。

闵国霖说,莆田工艺一厂的老艺人们对莆田木雕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莆田传统木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莆田木雕文化已成为我市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有着长足的发展后劲。随着向莆铁路开通运营,交通网络更加便捷,莆田木雕行业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湄洲日报 陈文华 文/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4-2535366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