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莆田秀屿埭头外地教师:三尺讲台演绎精彩人生

2013-12-26 09:31  陈艳艳 吴勇军 张卫军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陈春梅老师主持开展德育活动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她们给埭头农村小学的教育带来了新的希望,为孩子实现心中的梦想增添色彩,但因离家千里,学校交通不便,无法经常回家,令她们难以言表的是无奈,难以释放的尽是心底的酸甜苦辣。“不过,既然选择了这里,我们无怨无悔。”

蒋梅晓老师表示,在学校最烦恼的是语言不通,最怕遇上一些不会讲普通话的学生家长,很难沟通。“但这里的乡亲孩子都很亲切热情,刚来学校过的第一个教师节,孩子们就给我送来了亲手制作的卡片和纸花等节日礼物,还经常给我送一些自家种的青菜和海产品等。到这里工作的第一个中秋节,我不能回家,孩子们和村里的干部知道后都赶来学校,争着邀请我到他们家做客过中秋。”蒋老师说,这让她一辈子也无法忘怀。

“我希望拥有一双翅膀!”谈起家庭,陈春梅老师有些失落,有些迷茫。两地分居的生活让陈老师每周都要奔波于家与学校之间,每周五夜半才能回到泉州的家,每周一清晨又要赶到莆田埭头上班。而且农村的公交又不发达,往往要半小时甚至一小时才能等到一趟车,“热心的同事怕错过回家的班车,经常骑车送我去镇上搭车。”陈老师说,家里人常劝她放弃这份职业,因为在泉州市区做家教的收入远远高过于此,但对教育的热爱及同事们的热心让她坚持了下来。

在刘厝小学,学校领导感慨道:“现实是很矛盾的。一方面,我希望这些老师能去镇里的小学,条件更好,回家也方便;但另一方面,我又舍不得,我们的学校非常需要这些优秀的教师。”

因为回趟家太远太难,郑玉莲老师很少回家,只能“以校为家”。学校生活虽艰苦,但最让她恐惧的是刮台风,再加上停水、停电,让她只想逃跑。四年来,因为想家、委屈、彷徨,她无数次默默流泪。但如今她已坦然地面对一切,“因为教师这个崇高职业赋予的责任,也因为那些可爱的学生给我的力量和勇气。”郑老师言语中不乏骄傲。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