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
《妈祖研覃考辩》封面
史料汇编 务求精确 ——写在《妈祖研覃考辩》面世之日 这本40万字的读物,是我的第四本诗文选集,也是一本独立单纯的关于妈祖的著述。 做为妈祖文化的爱好者、研究者,我对近二十年出版的诸多“妈祖文献史料汇编”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起步阶段。对于权威强强联手打造的汇编资料的准确性深信不疑,认为其“安全系数”应该有保障。因此,为了省时省工,几乎是照搬照引;第二阶段,对一些经不起检验的“资料汇编”将信将疑,凡有可能稽考的,都信手予以校雠,以求无误。结果发现,无论是九十年代问世的,还是新世纪出版的,均舛误不少,令人纠结和不安。直至2013 年8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妈祖学概论》,都会以讹传讹,多次弄错妈祖的重要封号等。可见,一个重要的差错,如不及时匡纠,便会流传开来,连高校教授和著名出版社也难逃误讹阴影。 老实讲,如果不是退休之后时间较为充裕,恐怕我也会“拿来主义”,照抄了事——因为既缺乏时间,更缺乏相应的校勘资料支撑。也就是说,如果不是时间充裕,不是东奔西走、想方设法查阅那么多史料,我也不敢贸然做“名人名篇汇编”勘误这件颇具“颠覆性”、也许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由于这些书籍,借重于权威单位,而且带有很强的工具性,所以有关领导以及广大读者、学者往往寄予厚望,有理由要求其“资料更为全面、翔实而精确”(张克辉会长序言),力求“万无一失”、“尽善尽美”,能够完美无瑕地传递正能量,以无愧于典籍,无愧于妈祖,无愧于社会。因而,适当的“求全责备”也在情理之中吧。 我国文史巨匠郭沫若先生在《十批判书》中说过:“无论做任何研究,材料的鉴别是最必要的基础阶段。材料不够,固然大成问题;而材料的真伪或时代性如未规定清楚,那比缺乏材料还要危险。因为材料缺乏,顶多得不出结论而已,而材料不正确,便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这样的结论,比没有更要有害。”法国著名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也指出:“轻视考证使人们阐释历史的尝试从一开始就有极大的缺陷。它不仅使人们忘却求实这一史学基本职能,……结果必然使它在陈旧的模式中徘徊不前,因为唯有通过艰苦的资料整理工作,才能有所更新和发展。”
编辑注:许更生先生3年耕耘的《妈祖研覃考辩》近日将面世。在今年妈祖1054诞辰日,《妈祖研覃考辩》将在贤良港首发。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