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 正文 |
【追问】 严规为何刹不住夺命“红眼客车”? “红眼客车”夺命已非第一次,还要用多少生命去追问:严规为何刹不住“红眼客车”夺命的车轮?危险化学品运输,为何又出了问题? 国务院2012年7月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明确,创造条件积极推行长途客运车辆凌晨2时至5时停止运行或实行接驳运输。 然而在此之后,“红眼客车”夺命事故却依然在发生。“7·19”事故也发生在凌晨3时左右。 另据央视披露,福建省交通运输管理局的信息显示,涉事车辆闽BY2508出事前回传的GPS信号中,约19个小时中,只休息了3次,累计64分钟。而按要求,这趟车即便全在白天行驶,按4小时休息一次的要求,也应休息4到5次。 北京工业大学交通管理专家、教授陈艳艳说,一方面,目前针对“红眼客车”违规运营和司机疲劳驾驶,尽管有GPS等监测系统,但大多是“监而不全”、“监而不控”,许多司机刻意关闭、逃避监测;另一方面,目前处罚条例力度太弱,导致违法成本低,震慑效果不强,“如果违规运营、疲劳驾驶和企业的长期营运资质挂钩,就会大量减少这类情况的发生。” 危化品运输成“流动炸药库”根子在哪儿? 此次“7·19”事故追尾小货车中载有疑似易燃物已确认为乙醇。“为了逃避检查,车厢侧面还装了个门进行伪装。我们交警看不到里面的东西。”湖南省高速交警支队有关负责人在现场表示,运输疑似易燃品的车是肇事车辆,经过非法改装后上路行驶,追尾大客车后,易燃品全部漏到地上,瞬间爆燃。目前,车主已被控制。 陈艳艳认为,危化品运输频频“惹祸”,症结首先在于相关部门对于运输司机的资质认定不到位,培训机制不完善;其次,违法成本太低,“违规上路”的惩罚并没有和长期营运资质绑定,导致部分司乘人员责任心淡漠,运营企业存侥幸心理,为事故埋下隐患。(新华社)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