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阳蔡襄网> 文献研究 > 正文 |
□蔡 洸 南宋宋孝宗期间有“乾淳之治”,创造了“地半于承平之时,而岁入倍之”的奇迹,而创造奇迹的是户部的官员们。其中有个叫蔡洸的,就是为国理财的“财神爷”。 蔡洸,字子平,连江里青泽亭(今仙游枫亭九社村)人,北宋名臣蔡襄曾孙。父亲蔡伸,曾做过高宗朝左中大夫,蔡洸因此获得荫补,做了将仕郎中,授大理寺评事,迁寺丞。出知吉州,成为高宗朝一颗冉冉升起的政坛新星。孝宗即位后,蔡洸应诏进入刑部,不久即转徙度支,开始了他为国理财的生涯。由于当时隆兴北伐正在进行中,朝廷让他以户部郎总领淮东军马钱粮、知镇江府。 在镇江,蔡洸做了两件实事,都跟理财有关。创设镇江救生会,这是我国最早设立的水上救助机构。时西溪驻军要通过水路移屯建康(今南京),但是适逢大旱灾年,长江水位本就不高,沿江百姓为灌溉之需,纷纷筑起拦水坝,既不让军船过,又妨碍了漕运,漕司衙门于是发公函给镇江府要求解决。蔡洸面对应诉父老的哭诉,断然拒绝了漕司的要求,理由很简单:“吾不忍获罪百姓也。”并以官船、官粮为基本,发动士兵帮助百姓灌溉,发放粮食帮助百姓度过灾年。镇江曾有民谣:“我潴我水,以灌以溉,俾我不夺,蔡公是赖。”就是老百姓发自内心的对蔡洸的赞颂。 第二件实事是,上书朝廷,统一镇江三县税赋。这件事,《宋史》记载颇为详细:“镇江三邑税户客户输丁各异,请为一体,不得自为同异。所输丁绢,依和买之直,计尺折纳,人给一钞,官自买绢起发,公私皆便。”蔡洸担任司农少卿时,镇江三邑的税户、输客户、输丁户各异。他发现各级官司吏在征收税赋时,从中捞取油水,敲诈勒索,加重税户的负担,就上疏朝廷,要求朝廷制定统一税户丁口税额,把所有输丁绢附加上货物之上,直接计尺折纳,官民同等照章纳税。皇上纳谏,下令施行,防止地方官吏从中作梗。税户客户不分彼此,是谓公正;统一丁绢之值,是谓公平。蔡洸此举既保护了弱势群体,又打击了弄虚作假者,可谓善政 “财无渗漏则不可胜用。”这是蔡洸在户部常说的一句话,意思是,国家财税要严格管理,该用的用,不该用的一分也不用,如此一来,钱就会多得花不完了。蔡洸的具体做法是,一方面建议孝宗皇帝慎选官吏,打击贪腐,如削减冗官,控制萌补等,严防死堵财政的渗漏,把好国用关;一方面又支持孝宗搞经济改革,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以此提高岁入。此外,他还向参知政事龚茂良提出废除“预催”(提前征税)之弊,上书揭露地方官的“羡余”(财政结余)进献之弊,并建议皇帝将“羡余”发还地方,作为“代纳今年(或来年)和买、身丁(税钱)之半”等等,以保障民生,切实减轻百姓负担。 蔡洸虽然是朝廷的理财顾问,做了多年的“财神爷”,其奉祠退休时,却囊无余资,靠出售皇帝赐给他的银质马鞍换取路费(“至售所赐银鞍鞯治行”),才得以回到家乡,不愧“忠惠”之谥。正史上这样评价“乾淳之治”:“是以年谷屡登,田野加辟,虽有水旱,民无菜色”,虽不无夸张,但大体反映了当时的情况。“民可使富也”,则“财不可胜用也”。八百年前蔡洸等户部官员实践过的理财经,时至今日,依然有着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仙游今报 修懿)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