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政务 > 正文

王强:着力提高薄弱村党组织的战斗力

2014-08-06 11:01  王强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王强

班子软弱、经济薄弱是薄弱村的明显特性,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把薄弱村整顿转化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帮助薄弱村尽快改变面貌。

一、提高薄弱村党组织战斗力,重在“领头雁”,只有把带头人选准了,班子建强了,引领带动才有“主心骨”

薄弱村之所以薄弱,在社会管理中不能担责、在急难险重中不能担当,大多数是没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只有高度重视带头人队伍建设,把那些思想政治好、素质能力强、工作作风正、群众威信高的人充实到村级班子上来,带领带动群众改革发展才有主心骨和领路人。因此,越是改革向纵深推进,越是社会矛盾复杂,越要倾注更大力量,把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薄弱村党组织建设牢牢抓在手上。要采取“从现任干部中挑、从后备干部中推、从复退军人中选、从外出人员中引、从机关干部中派、从返乡大学生中聘”等办法,多渠道选拔村级干部,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要加强对村级后备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的培养,可探索“县聘、乡管、村用”的办法,从大中专毕业生中遴选一批到薄弱村担任村务管理工作者,对表现突出的,鼓励参与乡镇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干部招考,形成来自基层一线的干部选拔链,使更多的人能扎根农村、安心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农村全面深化改革凝聚力量。

二、提高薄弱村党组织战斗力,重在“扶一程”,只有集体经济壮大了,农民富裕了,改变面貌才有“钱袋子”

由于特定的地理条件和历史原因,薄弱村普遍经济比较落后,村级组织运转困难,改变面貌缺乏财力支撑。薄弱村党组织要提高战斗力,既需要上下联动扶一程,集中解决一些长期困扰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更需要在输血的同时,在资金、项目、人才、技术和信息上进行综合帮扶,帮助找准经济发展路子,增强造血功能。只有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农村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只有村级经济集体有了积累,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才有“钱袋子”。因此,各级党委必须把促进农村发展紧紧抓在手上,在鼓励、带领群众致富的同时,必须帮助抓好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对发展势头好或有发展潜力的集体经济项目,要积极支持和帮助,增强市场竞争力;对经营不善、亏损或倒闭的集体经济项目,要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充分利用和挖掘当地集体资源的内在潜力,通过股份合作、公司+农户等形式,搞农业综合开发或旅游产业、观光农业,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对一些既无资源、也无门路的“空壳村”,可充分利用有关优惠政策,采取“借鸡下蛋”、“借梯上楼”的方法,捆绑帮扶资金,集中投入参与资本运作,确保资金保值增值,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薄弱村发展提供财力支撑。

三、提高薄弱村党组织战斗力,重在“促转型”,只有服务功能强化了,民生改善了,党群关系才有“鱼水情”

服务改革发展、服务社会民生、服务人民群众,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本要求。只有重服务,才能聚民心。提高薄弱村党组织战斗力,必须回归服务本位,切实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感召力,增强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度和认受性。因此,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为基层减负,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下达各项任务时应充分考虑村的权限和承受能力,让基层从各种事务中解脱出来;要从精简会议文件、压缩考核评比、整合统计台账等破除形式主义入手,让基层从各种考核评比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作为村党组织,要自觉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提高服务工作的能力,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发挥职能,把工作重心转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尽力为群众提供“适销对路”服务。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把农民群众的关心事、留守老人的忧心事、外出人员的担心事、社会公众的揪心事解决好,努力做到体现民意、群众受益、大家欢迎。只有这样,村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才会越来越高,才会越来越得到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四、提高薄弱村党组织战斗力,重在“强保障”,只有运行机制规范了,待遇跟上了,干事创业才有“内动力”

村级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组织基础,保障村级组织正常有效运转,充分激发村级干部的积极性,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只有切实保证基层党组织工作有力量、办事有经费、活动有阵地、运行有机制,才能为其正常运转、发挥作用提供有力保障。因此,提高薄弱村党组织战斗力,既要突出“主心骨”建设,又要突破“一把米”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主动下基层、接地气,带着责任、带着感情,资源下沉、重心下移,赋予薄弱村更多的资源和手段,使村里的问题从单纯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变为协调各级力量统筹解决。要增加对薄弱村的投入,建立稳定的村级运转、村干部待遇等事业激励、利益保障、有效监督的内生动力机制。只有这样,薄弱村党组织才能强起来、叫得响、干得好。 (湄洲日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4-2535366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