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正文 |
眼下正是就业季。如今,作为职场主力军的80后、90后,对于职业健康安全更加关注。不过,导报记者昨日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厦门仅少数企业主动申请职业健康安全认证。(8月7日《海峡导报》) 笔者认为,之所以“仅少数企业主动申请职业健康安全认证”,个中原因在于,这些个“证”属于“推荐性”并非“强制性”。纵观我国国情,那么多“强制性”的法律法规,都能在现实中成为一坨“浮云”,“推荐性”算“哪根葱”呢! 这次昆山中荣公司的爆炸事件,只不过是撕开了创可贴的一角,给你看看里面的“GDP腐肉”有多严重。假设中荣公司当初申请过职业健康安全认证,在“危险源排查”的认证项目要求里,因为有了“粉尘排放控制”的内容,就可能规避此次爆炸的元凶。那么,悲剧就不会上演。当然,现如今,“恨铁不成钢”的假设恐只能沦为“很傻很天真”的境况。监管一旦玩“萌萌哒”上瘾,再多的假设,都是“事后诸葛亮”。 中荣公司用惨痛的“亡羊”代价,为众多企业吹响了“补牢”的号角,足见安全认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然而,厦门仅少数企业主动参与申请,这样的现状让人忧心不已。这其中,或有对监管的灰心,或侥幸心理作祟。对于前者,监管尽可能多举“钢枪”,少举“蜡枪”;对于后者,笔者倒得奉劝:侥幸经常是灾难的通行证,如果企业真想负起“以人为本”的社会责任,还是请主动申请认证吧。 毕竟,“以人为本,关注员工健康和安全”日益成为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和良好形象。企业也只有通过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根据有关法规要求,对危险源进行源头识别和全过程控制,才能做防微杜渐,安全生产。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