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正文

“烟囱改温度计”,是谁的“杰作”?

2014-08-11 11:10  小刀直言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7月底,留坝县城外出现一只68米高的大号“温度计”。这只温度计由一个废弃烟囱改造而成,耗资43万元。据了解,这也是陕西省目前外形最大的温度计。(8月8日《北京青年报》)

把烟囱改成温度计,打造成一个独特的景点,这个创意的确不错。不过,笔者仍有三个问题不明白,忍不住要问一问。

首先,县上开始考虑拆掉,后来经过研究,觉得艺术化处理比较好。敢问县上是怎样研究的。是否咨询了专家,经过了科学论证,提出了几种比较切实际的解决办法,然后提交公众广泛征求意见作出的,还是几个官员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拍脑袋决策形成的?到底哪一种方案优越些?对此,语焉不详,出现了信息空白,读者猜不透。

其次,把烟囱改成温度计花了43万元,每天要烧多少度电,每年要消耗多少能源,烧掉纳税人多少钱,有没有认真测算过?每年的维护费用又是多少?需要进行对比的是,拆掉到烟囱到底要多少钱?到底是拆划算,还是烟囱改成温度计划算,决策之前有没有进行过认真测算和对比?这同样是一个担缺陷。

再者,把烟囱改成温度计,进行艺术化处理,花的是肯定是纳税人的钱。那么政府在花花纳税人的钱之前,有没有通过程序审批呢?对于这个问题,应该向公众公开相关信息,让纳税人的每一分钱花在明处,而不是糊里糊涂的花去了,纳税人还被蒙在鼓里,压根儿不知道政府是否走了必要的审批程序。

近些年来,依法治国已经深入人心。那么什么是依法治国?笔者认为,首先是公权力尤其政府这个“带头大哥”要严格依法执政,从而带领民众知法、守法、护法。这包括政府内部机构的运行、权力的使用、纳税人的钱的管理和使用、对行政相对人的执法等,都要严格依法、按制度执行,而不是凭少数人乃至个别人拍脑袋决策,今天花43万元把烟囱改成温度计,明天花50万元把“烟囱温度计”拆了,如此折腾,政府的公信力受损伤,民众也是不会高兴和答应的。

因此,烟囱虽然已经改成一件艺术品,但这是谁的艺术品,是谁的“杰作”,应该向民众作一个交代,不能少数说了算,更不能由少数人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4-2535366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