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2014全国网络媒体江苏行> 媒体聚焦 > 正文

江苏扬州:“运河首城”个性地 后申遗时代要以保护为前提

2014-08-14 00:17  郭蓓 王宛璐 来源:中国江苏网  责任编辑:余瑧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中国江苏网8月13日讯(记者郭蓓 王宛璐/文 储周/摄)大运河的成功申遗,江苏扬州作为牵头城市,被称为“中国运河第一城”可谓实至名归。

在扬州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副主任姜师立看来,大运河启动申遗工作的成功得感谢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的一次动意。“大运河遗产面临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危险”。就在2004年,大运河的申遗开始了它的漫长之路。

两年后,可以说大运河申遗工作正式进入启动期。第六批“国宝”也开始了完善的申遗相关工作。仿佛回到了八年前,姜师立兴奋得告诉记者,在重置预备名单时,大运河的申遗被列入名单之内。

也就是说,2006年,大运河已迈入申遗后备军的队伍。

同期的对手,可谓三足鼎立。除了扬州的大运河申遗,还有山东济宁以及江苏无锡。而这其中,作为有史料记载的运河第一撬城市江苏扬州,格外引人注目。

2007年9月,大运河被成功选入申遗城市,同时,这也标志了运河申遗工作有了“牵头人”。

一年后,为了更好地协调申遗工作,在扬州成立了大运河保护申遗城市联盟。同期,运河申遗工作也正式上升为“国家工程”。

采访中记者得知,去年,建立了监测预警指标体系,覆盖了全部31个遗产区,同时在北京也建成了一个综合性的总平台,成为覆盖全线的检测网络。

而大运河申遗的示范引导作用,远不止与此。

“第一家市段保护规划”“第一家成立志愿者总队”“第一家成立监测中心”……这一系列的遗产保护工程,实施在扬州这座小城。

“大运河成功申遗,离不开一系列严格的考核机制作后盾。”对于申遗工组取得的成绩,姜师立有自己的理解。而在他看来,将申遗工作列入政府对机关部门的考核,进而有了一票否决制度的支撑,在制度保障上可谓筑起一道墙,促进工作开展的同时,也奠定了大运河成功申遗的基石。申遗成功,只能算是新起点,申遗之后的保护工作显得更“沉重”。城市化在加速,大运河沿岸开发建设也会因申遗成功而变得活跃。这与已有的文化遗存保护之间,或多或少发生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在姜师立这位老“申遗”人看来,无论哪种建设,都一定要坚信保护是最重要的申遗目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