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阳蔡襄网> 文献研究 > 正文 |
一 市井喧嚣,一直有赏荷的念想,机缘巧合,一个夏日清晨终于夙愿得偿,径自前往华亭兴沙村,20多亩荷塘委实震撼了我。荷花开了,逝水流年中的那朵红莲,渐渐植入心底,次第芬芳。有关荷花,《诗经·国风》中早有记载,“山有扶苏, 隰有荷华”,屈原《离骚》中也有记载,“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村郊有城区所无法企及的乡村清新气息,稻田青翠,清风盈袖,看到荷花第一直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去的正是时候,荷花正竞相开放,有点目不暇接。兴沙村种植的都是红莲,出水芙蓉显得超凡脱俗。莲叶片片紧挨着,铺天盖地,让人联想到汉乐府《江南》中“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一诗句。荷塘红绿相间,红莲有的含苞欲放,有的深情款款,有的热情奔放,令人赏心悦目。荷花次第绽放的季节,如梦似幻,村间清风掠过,荷塘清香阵阵,掬一瓢濑溪水,伴随着心底流淌的古筝雅韵,谱写一席似水流年、涉水不惊的过往。 荷是夏日中灵动的一抹色彩。兴沙村偌大的荷塘俨然一幅巧夺天工水彩画,近前视之,荷茎亭亭玉立,荷叶如伞似盖,荷花盈盈如同笑靥。莲蓬,倒圆锥状,或挺立,或倒伏,更多的是挺拔着矫健的身姿,高擎着,有的躲藏在荷叶身后,露出半个脑袋,羞答答的,它们全都沉寂在荷的世界里。蕴藏莲蓬中的莲子或娇小,或丰盈,十分可人。俏皮的荷角嵌在纤细的荷茎上,依偎在翠绿的荷叶边,一不小心露出了藏在里头的白蕊,粉粉的,嫩嫩的,令人忍俊不禁。杨万里《小池》诗云:“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依荷蜓对尖尖荷角似乎情有独钟,仿佛滑翔机栖落其上,胶着着,或许过于专注,赏荷人靠近竟然一点也没有察觉。这时,野鸭也来凑热闹,在荷塘淤泥中忙着捕食嬉戏,偶尔有飞鸟从荷叶间扑愣而起。有了偌大荷叶的庇护,淤泥看上去很肥腴,这是微生物的天堂。 今年是个丰收年,荷花开得特别欢,种荷人在荷田中窸窸窣窣忙碌着,不时找寻采摘成熟的莲子,若隐若现的,因为种荷人的出现使整个荷塘变得更加灵动起来。南朝乐府《西洲曲》中诗曰:“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此诗应此景。眼前美丽景致不由令人怦然心动,因为爱莲喜莲,极目荷塘,突发奇想,“我愿做荷塘里的一条水草,抑或是一只栖落莲蓬之上的飞鸟,与夏荷分担风雷、霹雳,共享流岚、虹霓,风餐露宿,朝夕相伴。” 揣想傍晚时分,夜幕开始降临,夏季精灵青蛙脚尖一点跃入水中,搅碎了一池清辉。荷塘里流淌着活水,缓缓流动,是那样澄明,那样富有韵律。哦,天顶的月娘洒下一片清辉,这时月下荷塘一定也很美吧。这个时节,不仅华亭兴沙村荷花开始绽放,市区广化寺、天妃温泉大酒店以及涵江白塘等地的荷花也陆续绽放,惠风和畅,好一个荷香阵阵,好一个清气满乾坤。 二 “花开自有花落时”。仲夏荷荡赏荷,再思量残冬荷塘仅有残枝败荷,两个画面堆叠在一起,这时再品荷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仲夏是荷花豆蒄年华,繁花绚烂,煞是好看,但是到了初秋,荷花开始凋谢,入冬红衣落尽,残冬铅华洗尽,只剩下一个个孤零零莲蓬,莲蓬里嵌着数颗莲子,一叶苦心夹在莲子中间。”这似乎便是岁月之轮回,世间事皆缘聚缘散,枯槁的莲蓬执着高擎着,期待的是来年的新生,伶仃的孤影曾深深震撼过我,这是一种常被世人忽视但却依然坚守的超俗之美,荷的凋零与来年的新生包含了人生的真谛。 “风乍起,池花对影落”。荷塘不仅是一处美丽风景,更凸显一种品格,品荷赏荷的刹那,孩提时代就藏于心中的种子瞬间开花了。哦,荷塘是一个梦,一个清丽的梦,一个出彩的梦。流年似水,触摸着岁月的棱角,不自觉会怀想岁月之别离,会感慨时光之流逝。一次与莲的无声对语,消除了心中的那份躁动,“关上一道门,打开一扇窗”,荷花开了,我文字的花海暂时寻到一席漂浮之地,浓酽的荷香让我不由自主想到“云水禅心”,此时只有一种清新宁静的感受。此去经年,不为花开,不为花落,只为在流年里让自己的心淡然些许,一如平凡朴素的莲。 三 “莲者莲心,廉者廉心;莲者,廉也。”由花及人,我想到了灿若星辰的莆田历史名人。莆田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美称,历史文化积淀十分丰厚,名人辈出,举进士者多达2400多名,可谓“科甲鼎盛,俊秀如林”,其中廉士层出不穷,“廉则公,公则正,正则直,直则明是非”,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最受百姓崇敬与爱戴,由此,留芳史册,为民敬仰,为后世传颂,他们就如同盛开于莆阳夏日的莲花,堪称瑰丽奇葩。北宋庆历名臣蔡襄公便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一位。《莆阳蔡氏宗谱》记载,唐末浙江钱塘的蔡用元辗转来到同安,后来进入莆田,居住在仙游枫亭赤湖蕉溪,蔡襄是入莆始祖蔡用元的六世孙,生于赤湖蕉溪。蔡襄,农家子弟出身,科举成才,在37年仕途生涯中,忠君爱民,人品、官品、文品举世公认,集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科学家于一身。千年历史长河中,以“零差评”被称道,是后人学习的廉政楷模。“四谏经邦昔日芳型垂史册,万安济众今朝古道肃观瞻”,“省级廉政教育基地”蔡襄陵园一对石望柱上刻着清吏部尚书、文化殿大学士蔡新题写的楹联,概括了蔡襄一生的功绩。 史海浩瀚,蔡襄监察思想有以下几大方面。其一台谏合一。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主要由谏官的谏诤制度和御史的纠弹制度两部分组成,蔡襄公于“谏官风采倾天下”的庆历年间担任谏官,这是他政治生涯中最光辉的一页。蔡襄提议将谏诤范围扩大至百官,并开了“台谏合一”之先河,成为宋代监察制度的两个重大改革,由此奠定了蔡襄的监察思想在我国监察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蔡襄在《尚书都官员外郎郭申锡可御史制》中指出:“御史府之职,正纪纲,御史台官员应有‘鲠正之志’,以便纠弹奸匿,肃正纪纲。”在御史台监察方面,蔡襄提出既重视御史台的弹劾纠举,又重视在御史台设言谏诤史。在御史台设置言谏之职,这是宋代监察制度的重大变革。蔡襄充分肯定始置言事御史的必要性。其二谏官风采。蔡襄接连上《乞罢迎舍利》三个奏疏,劝谏皇帝下令停止“挖舍利迎入宫供奉,令王公贵人瞻礼,争施金帛。”这种迷信之举,摒弃神灵,修人事以救时弊。蔡襄的话义正辞严,宋仁宗只好偃旗息鼓,暂缓建塔。蔡襄先后数次上疏奏免贪奢忘公、擅权误国的两位宰相晏殊和梁适。蔡襄敢于揭发批评宰臣,驳回不合理的任免,举荐贤能,一时权贵敛手,风气一新,被颂为“京城四谏”,谏臣风骨深受历代称赞。蔡襄忠言直谏,宋仁宗非但没有贬他的官,降他的职,反而对他格外厚爱。其三计相理财。嘉佑五年(1060年),宋仁宗提拔蔡襄为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掌管全国财政大权,可见宋仁宗对蔡襄的赏识。蔡襄在宋朝经济危机,财政制度混乱时担任三司使(总理财政、工务机构、总管盐铁、度支、户部三司财权,时称“计相”)到任后建章立制,去贪吏,任贤才,悉心理财,审查开支制度,剔除弊政;撰写《天下财用总要》,制定财政纪律,推行兴农促商策略,减税励农,垦荒造田。天下囤粮丰厚,仅京城囤粮可用三年之久。其四铁腕治贪。嘉裕三年(1058年)七月,蔡襄再知泉州,便着手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对贪占枉法的晋江县令章拱之(宰相章得象的侄子)“按以赃罪,坐废终身”,令百姓拍手称快。 四 作为北宋中期杰出的改革派、政治家,蔡襄不仅有着敏锐而深刻的认识与主张,而且有其身体力行、政绩卓著的仕宦实践,37年仕宦生涯里,他身体力行,努力匡正社会不良风气,消除腐败丑恶现象,颇得百姓拥护,深受民间爱戴,赢得了较高的官声。蔡襄从小出生于农家,对农村、对农民有特别的感情,他的重民观特别富有哲理性和人情味,他认为“民为邦本,本固宁”。正因为如此,蔡襄及其同时代一批仁人志士,总把报国安民作为人生的最大价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知民忧民安民乐民。” 史料记载,至和元年(1054年),精于吏治的蔡襄来到被历任官员视为“难治而易以毁誉”的开封府出任知府,为期虽短,但他却不避权贵,大刀阔斧,采取措施,把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史载其处理案件“谈笑剖决”,从容洒脱,“破奸发隐,吏不能欺”。至和、嘉祐年间,蔡襄两任泉州知府,他威惠并行,政绩显著,“泉人畏而爱之”。嘉祐三年(1028年)七月,蔡襄第二次知泉州,上任伊始,便着手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毫不手软。庆历、嘉祐年间,蔡襄两次知福州(其间相隔约十年),更是积极破除陈规陋俗,严禁贪赃枉法。如当时“闽俗重凶事,其奉浮图,会宾客,以尽力丰侈为孝......往往至数百千人,至有亲亡秘不举哭,必破产办具而后敢发丧者,有力者乘其急时,贱买其田宅,而贫者立券举债,终身困不能偿。”在婚娶上,时俗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婚礼广为排场,铺张浪费,还计较嫁妆,“朝索其一,暮索其二,姑辱其妇,夫虐其妻,求之不已,若不满意,至有割男女之爱,辄相弃背,习日久不以为怪”。针对这些腐败现象,蔡襄深恶痛绝,下令禁止,并亲“作五戒以教谕之”,力倡节俭,杜绝邪风,并严禁吏属贪污受贿,要求他们“减刻剥之心,以宽贫民,去欺谩之行,以畏神理”。鼓励士民揭发举报,对枉法者严惩不贷。同时,蔡襄对自己也严格要求,廉洁自律,率先垂范,如为次子旬娶妻能尚信义、不索嫁妆,不嫌清贫,反对铺张,并命子旬亲往迎回,一时传为佳话。 在当时腐败的社会环境里,蔡襄能够以身作则,保持清正操守,克己奉公,不谋私利,还自始至终反腐倡廉,持好晚节,值得称道。史载,他直到晚年仍“家世孤贫”(南宋词人刘克庄语),恪守清廉之风,并传之亲属后代。他的弟弟蔡奭蔡高都是做官的,都以刚正廉洁著称于世。《兴化府志》记载:“蔡高卒时年甫二十八,其妻程氏一男二女皆幼,县人哀其贫,以钱二百千为其赙。程氏泣曰:‘吾家素以廉为本,不可以此污吾夫!’拒而不受。”这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蔡襄及其一家廉洁忠直高风亮节的好传统。正因为如此,蔡襄才不断被后人赞为“人杰”、“端人正士”、“一代清官”而享誉古今。 五 蔡襄公在世时,福州、莆田、泉州等地百姓就立碑或立祠纪念他所做的功德,有许多民谣一直流传至今。民谣《道边松》唱道:“道边松,大义渡至漳城东。问谁植之?我蔡公。岁久广荫如云浓,甘棠蔽芾安可用,蛇夭矫腾苍龙,六月行人不知暑,千古万古扬清风。” 蔡襄逝世,欧阳修作墓志铭高度评价蔡襄一生。“嶷嶷蔡公,其人杰然。奋躬当朝,谠言正色。出入左右,弥缝补益。间归于闽,有政在人。食不畏蛊,丧不忧贫。疾者有医,学者有师。问谁使然,孰不公思?”蔡襄勤政廉政之风格被其同代和后人所效法,产生了许多清廉刚正、忠诚爱民的官员和事迹,记载在国家和地方史志上。 南宋孝宗淳熙三年,蔡襄的曾孙蔡洸申请为其曾祖父蔡襄议谥,其时蔡襄已去世110年,宋孝宗特旨为其议谥,以蔡襄作为百官学习的榜样。 “雁过留影,人过留声。”历史长河中曾有一位谏臣在大宋王朝风口浪尖义正辞严谏诤,声如洪钟,近千年时光过去了,化作一个崇高的形象烙在百姓心中,留给后人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独守岁月的轮回,思绪回到眼前。笃信,来年莆田荷塘更宽广,不计其数红白相间的荷花更加风姿绰约,那片片荷塘将深深酿在百姓心间,轻轻走过荷塘的每一个人都夸美。 (蔡建财\文)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