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 正文 |
涵江区三江口镇哆中村有位世纪老人叫李吓顺,今年104岁。李吓顺老人如今依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老人长寿的秘诀呢?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主要得益于她乐观豁达,子孙孝顺等。 李吓顺老人育有4男4女,最大的儿子今年70多岁了,最小的儿子也60多岁。“上了年纪耳朵有点背,家人跟她说话时,要大点声,有时候听不清楚别人说话,就比比划划,打哑语,挺幽默的。经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老人的三儿子李金标对记者说。“凡事要拿得上,放得下”是李吓顺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李吓顺70多岁时,她的老伴离他而去,前几年,她的两个女儿因病也先后去世。但她没有因此而悲痛欲绝,她说,失去亲人的悲伤也不能成为永远不散的愁云。她还常常告诉自己的子孙,人活在世上,总不能一直一帆风顺,生离死别是自然规律,没有过不去的坎,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坦然地面对一切。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老寿星平时很少跟自己的儿媳或邻里红过脸,拌过嘴,即便偶尔也有过不愉快的事,可她从不往心里去。在谈及老人的饮食起居时,老人的大儿子李金春说:“一家人吃什么她就跟着吃什么,早上一般吃一个面包,喝一杯麦片;中午除稀饭蔬菜外,还能吃一个鸡蛋;晚上就吃一碗稀饭,睡前喝一杯牛奶。”为了让老人吃上可口易消化的食物,子孙们可谓尽心思,买回瘦肉等剁成碎末,煲成汤或者熬成稀粥。因此,老人也便渐渐养成了以粥代食的饮食习惯。 为了让老人的晚年过得充实、开心,二儿子就特地买了台电视机给老人解闷,经常陪母亲聊天,每天睡觉前还为母亲端水洗脚。而嫁在同一村的女儿,隔三差五地回来帮老母亲洗澡,帮老人修指甲。“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谁都会有老的一天,作为子女,照顾好自己的父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做儿女最起码的道德标准。”对母亲的悉心照顾,李金标觉得理所应当。“我的那些兄弟姐妹,只要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要给老人家送来,在外工作的几个子孙、孙女每次回家,第一句话就问奶奶在哪里。”李金标对记者说。面对子孙的孝顺,李吓顺觉得自己很幸福,直夸自己的儿子、媳妇孝顺,晚辈很关心她。(莆田晚报 钱碧云)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