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日报看莆田 > 正文 |
要当大师,先学诗书画印 据记载,留青竹刻始创于唐代。取材于高雅的竹,又能雕刻出水墨画般的效果,这两大优点让留青竹刻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江苏、浙江、上海所处的江南地区人文鼎盛,促使留青竹刻艺术茁壮成长。从学习留青竹刻至今,刘志高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上海、浙江度过,今年留在故乡的时间最长,也仅有两个月,“因为在江浙沪能提升自己的水平”。 受到文人雅士欣赏的留青竹刻,在岁月的流淌中,也浸润了不少的文化气息。刘志高介绍说,早期的留青竹刻,只是一种竹雕的工艺技法,到了明代以后,技法与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种类相结合,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从工艺竹刻提升到文人竹刻的层面。“近代以后,留青竹刻的内涵更丰富,形成了整个竹刻体系。”刘志高说。 因此,要成为一位留青竹刻艺术大师,仅有雕刻功底是不够的,在诗词、书法、绘画、篆刻甚至哲学、美术理论等方面都要有很深的造诣。“先有基础,才能入刻,后期再补很难!”刘志高回忆说,自己从小就要背诵四书五经,阅读家中收藏的古籍,同时还要学画,而且请名师教导,至今已经拜师几十位,“必须活到老、学到老,是留青竹刻艺术的需要”。 题诗、篆刻、印章……刘志高说,艺术的学习无止境,而自己在逐渐掌握了留青竹刻的精髓后,开始尝试着创新。现在,他几乎每个月都能钻研出新的刀法。古人雕刻时,留下青皮为底,底是留青艺术的关键。如今,他成功地尝试着把青皮全部去掉,没有留青,却照样用留青技法雕出艺术精品。此外,他还大胆尝试把玉、石、木、砖、牙、角等不同材料的几十种刻法引入竹刻中。“作为一名研究者,必须要有创新,让这种家族传承的艺术适应新的时代。”刘志高说。 学艺至今,刘志高创作的艺术精品已有几十件,也获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可。2001年以来,他的作品先后荣获杭州西湖精品博览会、中国国家级艺术大师精品创新金奖等56项大奖。他创作的《爱的呼唤》《觉悟》《数尽飞鸿》等6件作品入围我国唯一竹刻博物馆——上海嘉定竹刻博物馆收藏行列。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