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日报看莆田 > 正文

莆田老手艺留青竹刻:一片毛竹的艺术变身

2014-12-23 08:42  卞军凯 林剑冰 易振环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传承多靠家传,保护已有计划

时近中午12点,刘志高竹刻工作室里一位年轻女孩仍然埋头于两块竹片之上,按照临摹好的一副对联精雕细琢。她是刘志高的侄女刘海燕,今年20岁,初中毕业后已经在这里学习竹刻2年了,“她是刘家后代,有传承的责任和使命,现在先让她临摹名家的书法,慢慢打基础”。而对于自己10多岁的儿子,刘志高也有传授的计划,“我已经请老师教他书法、绘画,让他从小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长大才能把祖辈的留青竹刻传承下去”。

选择刘氏后人作为留青竹刻的主要传递者,也是一种颇为无奈的选择。竹刻是一门能赚钱的技艺,一名熟练的技工年薪起码十几万元,而一名优秀的竹刻师年收入达到几十万元,所以跟他学习竹刻的徒弟很多,光是在浙江省就有几百名。然而,这些徒弟学艺时间最长不超过两年,懂得一点雕刻技术后就纷纷转行,能坚持研究竹刻的很少,掌握留青竹刻技艺的更是凤毛麟角,几百人中只有几个。

随着文化市场的繁荣,以留青竹刻为代表的竹刻艺术产业崭露头角。2006年,明末竹刻名家张希黄的一件留青臂搁,拍出了165万元的高价。而以十几万价格成交的留青竹刻,更是屡见不鲜。莆田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宋国平说,留青竹刻虽然是小众艺术品,但已经具备了产业特征。刘志高也有同样看法,他在上世纪90年代就曾创办竹刻工厂,一些作品深受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的客人喜爱和追捧,“我在浙江时间多,也是因为那边产业基础好”。

近几年,刘志高的工作重心在回归创作与传承。他向记者展示了正在雕琢的精品——梁山108将。这部作品从2005年就开始动刀,计划将《水浒传》中108位好汉的故事浓缩在108块竹片之上,至今已经创作出80多个。在李逵篇中,记者看到,不仅人物特征、表情、体态等雕刻得惟妙惟肖,旁边还有蝇头小楷述说李逵的故事,其精巧和艺术水平让人叹为观止。“创作这些作品,也是为了给学生当教材,吸引学生研究留青竹刻,传承这门艺术。”刘志高说。

对于留青竹刻的传承,莆田市非遗保护中心也有计划。宋国平介绍说,中心正准备建立一座非遗展览馆,留青竹刻作为国家级非遗,其整个艺术加工流程都会在展览馆中展示、传播;同时,中心还将支持刘志高创建高水平的留青竹刻传习所,让这项全省独有的艺术门类能够“延续血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