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 正文

莆田古民居马兰顺侨宅 见证文化根脉的保护传承

2015-01-26 11:03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侨宅全景

新年里,在外打拼的游子纷纷回到马兰顺侨宅,这里有他们儿时的记忆,有着浓浓的乡愁。在涵东街道下洋片区整体拆迁改造中,马兰顺侨宅被原原本本保留下来了。这一古民居建筑代表的成功保护过程,见证着我市对文脉的重视和传统“DNA”的延续。

在我市近代古民居建筑资料中,有关马兰顺侨宅是这样表述的:占地二亩有余,建于1933—1936年,为近现代中西结合的代表性建筑之一,2008年马兰顺侨宅被收入市级优秀近现代建筑名录,2013年省住建厅和文化厅共同将其确定为第一批省优秀近现代建筑。因为这座大宅是印尼爱国归侨林天顺携族兄弟兴建,当时像林天顺这样闯南洋的人被称为“马兰客”,当地人称它为马兰客民居。

元月中旬,笔者再次来到下洋片区。涵江旧城改造正如火如荼进行中。一座钢筋混凝土框架与传统砖木结构相结合的新型建筑,格外显眼。

敲开侨宅大门,常年住在这里的林中谋带着笔者参观。大宅坐南朝北,是双层七间厢回廊式大宅院。林中谋说,莆田现在像这样构造的民居已经不多,有些已经消失。

顺着环状埕院上空的四边形长廊参观,笔者不禁为这座古民居的精彩而惊叹。正厅门前为传统凹廊形式:两支柱用钢筋混凝土作六角造型,中门额上三字楷体“九牧第”书于卷轴形灰塑上。额旁配以两幅主题彩绘壁画,题材分别是南山赏菊和白雪红梅。门框和门扇皆用大木髹漆。一对门环的底盘作铜雕八卦。门联系宋仁宗为林氏家乘御题的词句:“阶下猗兰芬奕叶,庭前乔木有盘根。”厅房正面门窗两旁的主墙体表均贴饰当时视为高档的琉璃彩花格瓷片。墙裙用磨光青石砌筑,并加雕“勒脚”底座。大门两边的墙裙则特地作主题画浮雕,题材分别为“龙飞晓雾狮映日”、“麟投紫气凤冲天”。厢房和厢厅正面的四个花格窗均加题额,其句分别作:“山容秀”、“泉韵清”;“得我所”、“爱吾庐”。厢房两窗的旁边还配置四幅用水泥磨洗的彩绘,题材分别是福星、禄星、寿星和合二仙的拟人像。连厢房与厢厅、厢厅与重厅之间的墙柱上亦配有对联,分别作:“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在读书”;“礼门义路家规矩,智水人山古画图”。厢厅廊沿角柱上还有一副对联:“好山水游其人多寿,有诗书气生子必贤”。

精美的木构架建制。湄洲日报 徐学仕 摄(资料照片)

林中谋说,在他们后人看来,老宅子除了装饰上有精美的木构架建制、圆雕、透雕、平雕等外,更重要的是先人赋予宅子的文化内涵。门窗处布满文人创作的字画作品,文化信息之多,为莆田民居所罕见。老祖宗在建筑上留下了对后人的教诲,这是他们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从这座宅子中走出去众多的大学生,便是后人给祖上送上的一份答卷。

一座建筑不仅是一个艺术精品博物馆,更是一个极佳的传承载体。 然而,这座古民居的保护却倾注了众多人的心血。

马兰顺侨宅所在的下洋片区列入市重点城建改建项目之一,整个片区需要拆迁改造,马兰顺侨宅要不要列入拆迁改造范围?

一边是城市发展建设需要,一边是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两者如何平衡实现共赢?这成了摆在决策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城市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不仅要全力保护,还要发挥古民居在新城中的重要作用。涵江区主要领导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决定原址予以保留。

“指挥部之前曾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选址,试图整体搬迁。”下洋片区改造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王建华介绍说,但是区领导经过再三斟酌,最后还是决定先考虑文化保护,再进行规划建设,为市民留住乡愁。

吸收传统建筑的语言,有利于保持城市的个性。

王建华指着马兰顺边上的小道说,这条路摩托车都难以通行,消防安全得不到保障。而根据新的片区规划,不久的将来就会有一条大马路经过马兰顺附近,外围的道路也将进行合理改造……区委区政府将结合片区改造实际情况,建成一个以马兰顺侨宅为中心的文化广场,和周围的现代商业建筑区相互映衬,让市民在体验现代商业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优秀历史文化的气息。

历经八十载岁月洗礼,这座侨宅依旧褶褶生辉。

(湄洲日报 吴美琳 林亦霞)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4-2535366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