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健康网> 新闻 > 正文

心脏支架再曝"滥用" 暴利链最高溢价9倍

2015-02-12 16:14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调查

一个“小”支架支起“大”利润?

近年来,屡屡出现的“心脏支架手术暴利”的报道不断牵动人们敏感的神经。“医生身家千万”“最吸金的手术”等词汇,吸引了多少关注。

心脏支架的利润究竟有多大?“暴利”到底去哪儿了?过度使用的问题是否与医生收受回扣有关?

出厂价—零售价:差价有多大?

记者了解到,在安徽省立医院,国产支架价格是8000多元,进口的是12000元左右。在北京的大医院里,前些年国产支架平均价格约为1.1万元,进口支架平均价格约为1.7万元至2万元。

记者从一些药械代理商处了解到,医用耗材的溢价通常是5倍,而心脏支架的溢价程度最高峰能达到出厂价的8至9倍。通常出厂价几千元的心脏支架,到达患者手里已经变成了1万至2万元。

而专家和医生显然不愿过多谈及这一话题。广东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心脏专家介绍,虽然支架是否存在“暴利”不好评判,但是支架利润肯定是高的。

几千—2万:钱都去哪儿了?

一个小小的心脏支架,从出厂价的几千元,到患者手里1万至2万元,中间的巨大利润究竟去到了哪里?

安徽某地级市一位不愿具名的药械代理商解释说:“出厂价已经包含了生产成本,包含了研发和合规各项成本的摊销,包含了厂家的利润。出厂价加上医院的加成再加上手术费用,一个支架最多也就是1万元。多出来的1万,那都在流通环节。”

记者了解到,很多支架生产企业不做市场,通过招商的方式进行。心脏支架生产企业把产品销售给一级代理,依次还有大区代理、省级代理、地级代理、个人代理,每级代理都要有一定的加价作为利润。

据这位药械代理商介绍,一个心脏支架从生产企业生产出来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独家代理商、省级经销商或是地市的次区域各级经销商、医院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加价都在两成左右,环节越多价格越高。“那么多人靠这个吃饭。尤其是独家代理都是很有背景的人。如果从厂家直接到医院,保证就没有这么贵。”

“医用耗材的溢价通常是5倍,心脏支架的溢价程度最高峰能达到出厂价的8至9倍。一个医院能放多少个支架是数量变化不大,医药代表要做的就是要让自己的支架中标。所以要搞定招标的人,你懂的。还有配送费、开票费和医院的返点。”

“支架确实赚钱,因为用的人多。支架、骨钉都是器械商最爱,竞争很激烈。能做到大医院里的品牌都是‘有人’的。大牌子质量差不多,大家就靠拼人脉。不过进口的质量还是要好些。”这位医药代表说。

流通—医生:谁才是获益者?

有人指出,医疗器械进入医院的前后是一整条利益链,必须给医院还有实施手术的医生一定的回扣,回扣都是一对一的单线联系,厂家直接对某个医生,这是业内的潜规则。记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采访,对此部分医生表示,这个问题比较敏感,是体制、管理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一位不愿具名的医生认为,“医生经常背了‘看病贵’的黑锅。例如先天性心脏病的封堵术,技术费才1000元,还需要在主刀和2个大夫、3个助手之间分配,而封堵伞耗材的费用要1.8万。技术不可能比不上材料的价值。”

广东一位心脏专家介绍:“医生的技术不挣钱,做一台手术下来,站几个小时,每个医生也就几十块上百块。而支架的价格很贵,在于其定价很高。实际上,价格是物价部门在定,不是医院能够定的。”

安徽省立医院心内科主任严激介绍,目前安徽省立医院的国产支架是8000多元,进口支架是12000元左右,这都是省药采中心招标的。现在价格都是透明的,如果有“暴利”,国家有关部门要从流通环节管理。

安徽一位市级医院心内科医生说:“出厂价6000元,给病人2万。医院环节存在加价15%的情况,但难道我们的技术水平不要体现,医生不要发工资?我们做这个手术是要吃射线的,对身体损伤很大。”

回扣驱使医生多放支架?据这位心内科医生说,不排除个别不规范的小医院有科室这么干,以及个别医生拿回扣,故意多放支架,但是病历都要经常抽查,除非整个科室一个有良心的都没有。“医生第一个考虑的还是安全。绝大部分医生没有发财。”他说。

一位医药代表表示,不排除给医生回扣的情况。“医生的回扣也会给,但不是营销费用中的大头。一般是给大主任,他分不分就不知道了。”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