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 正文

莆田宁海古桥:32年“桥上桥”急盼甩“包袱”

2015-03-10 16:16  陈晋 马俊杰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钢筋混凝土桥面“搭建”在古桥上方,利用古桥原有的基础承重

东南网3月10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晋/文 马俊杰/图)有着近700年历史,莆田二十四景之一“宁海初日”所在的宁海桥,自上世纪80年代初起,就“扛着”一座作为交通要道的水泥桥。为缓解宁海古桥的交通压力,自2012年9月18日开始,在古桥下游120米处,新桥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桥建成后,古桥能否甩掉多年的“包袱”,重现“宁海初日”盛景?记者就此事进行了解。

石板古桥 建于水深浪大处

宁海桥古为宁海渡,位于距莆田市区约15公里的木兰溪入海处。木兰溪将兴化平原分为南北洋,在建桥之前,两岸的老百姓往来要乘渡船,十分不便。到了元代中期,龟山寺僧人越浦发起募捐建造了这座桥。

记者了解到,宁海桥所在位置溪海汇集,浪大水急,工程艰巨。越浦借鉴宋代蔡襄在泉州建造洛阳桥的技术,先用大批船只运来大石块,投于水下,筑成一座水下大堤,再在堤上养殖牡蛎,经生长繁殖,连成一片来胶固桥墩,将石桥粘成整体,这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越浦利用退潮机会,在堤上建起14座船形桥墩,形成15个桥孔。

据悉,宁海桥全长225.7米,比福建省著名的五里桥和洛阳桥的跨径还大。到公元1334年,宁海桥终于全部建成。从明到清,宁海桥经历7次重修。早在1961年,宁海桥就被省政府列为莆田首批省级文保单位。2013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