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 正文 |
东南网3月18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小芳 李伟强)“阿骚讲无字”,是莆仙方言中一句典型的俗语。人们通常认为,这句俗语描述的是莆仙人习惯使用莆仙方言交流,而其中很多词语只能用嘴说,很难书写出来。莆田民俗专家研究认为,莆仙方言中绝大部分是有文字的,而且古雅得很。悠悠岁月,方言也在不断变化,很多市民就认为无文字可以概括了。 “阿骚”的另一含义是形容人精明 说起莆仙方言,不少外地人会想到“阿骚”这个词,并误以为这是一个骂人的词。在莆仙人口中,“阿骚”二字出现的频率很高,是个典型的口头禅,可以说是莆仙人的“市噱”。所谓“市噱”,指常用的口头语,但如何去解释“阿骚”这个词,不少市民也弄不清楚。 78岁的吴老太是土生土长的莆田人,她告诉记者,“阿骚”作为莆仙人常用的口头语,是用开玩笑的口吻说某某人行为滑稽有趣或带点不正经。吴老太说,“阿骚”是个中性词,并没有骂人的意思。“在一些语境下,这个词还是个褒义词。”据吴老太介绍,一些外地人在和莆田人做生意时,会说莆田人是“阿骚”人,意思就是莆田人很精明、善于动脑。 “但是单独一个骚字,就比较生硬,含有脏话的意思。”吴老太说。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在明郑元珍《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和尚下山》中就有一句“可不羞杀你骚和尚”,古文中单独使用的“骚”字,大多意为放荡、轻佻。 发音与普通话差别大 大多能考证 年轻的莆田姑娘小徐告诉记者,前两年她在北方上大学,每次与家人通电话都会重复一个字“哉”,北方的舍友总以为这是古汉字,她解释道,“哉”就是“知道”的意思,也是常用的口头语。 据莆田民俗专家王琛介绍,普通话说“知道”,方言说“哉”,来源于“褦襶(nàidài)”。“褦襶”原义为斗笠,比喻愚蠢不懂事,反义为知道、晓事。《类篇》:“褦襶,不晓事。”“褦”,音近“哉”。至今,莆仙方言说人不懂事为“伓乃戴”(音近“褦襶”)。 在王琛看来,莆仙方言并不是无字可表述,绝大部分词语是有汉字可表述的,而且很古雅。他举例说,普通话的“一”,莆仙方言念“蜀”。“蜀”其中的一个意思就是“独、一”。 《方言》卷十二中描述:“一,蜀也。南楚谓之蜀。”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郭璞曾对此作出注释:“蜀犹独耳。”王琛解释,两者发音相差十万八千里,而莆仙方言中很多这样的词语,发音和意义都来源于古汉语,与现代的普通话差别很大,所以很多莆田人会误以为莆仙话无字可表。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