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健康网> 新闻 > 正文

我国肺结核患者数量居世界第二位 春季呼吸道疾病易复发

2015-03-24 14: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中新网3月24日电(健康频道 袁野)今天是第2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核病作为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其中肺结核多发,我国发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随着春季气候回暖,专家提醒市民在公园等人群聚集性场所活动时应该加强防范。

我国肺结核患者仅次于印度 尚无预防疫苗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体而发生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者会致残致死。据海军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聂舟山介绍,结核菌最容易侵犯的是肺部,导致肺结核,同时还可以引起皮肤、骨骼、胸腔等其他身体部位感染。

肺结核患者在肺部形成结核病变。患者自愈可能性很小,死亡率极高。在不治疗情况下,结核病变吸收愈合十分缓慢、反复恶化和播散,病程迁延,形成空洞及纤维化,对肺组织造成严重损害。

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资料显示,我国是肺结核患者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的结核病高负担国家。据估计,我国拥有近5.5亿的结核感染人群,每年新发生肺结核患者100万例。在可以预期的将来,肺结核依然是常见传染病。

肺结核早期症状不典型,很多病人误以为是感冒,长期不明原因的低烧、消瘦、乏力都是其早期症状,专家表示,如果没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下,连续咳嗽半个月以上,就要考虑结核感染可能,应当到专科医院进行检查。

目前,还未发现可有效预防结核病感染或发病的疫苗,卡介苗只证实对儿童重症结核病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春季呼吸道疾病易复发 预防关键在于控制传染源

聂舟山表示,结核病传染渠道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把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播散到空气中,周围人群吸入带菌飞沫即可能受到传染。呼吸道传播方式及结核分枝杆菌在空气中的存活力较强的特性大大增加了传染风险。

结核菌一年四季皆可传染,只要有传染源都能传播。而到了春暖花开时节,大地回暖,公园、旅游景区的人流量增大,团体聚会多,一旦携带结核菌患者打喷嚏、咳嗽或者咯痰,就会增加病菌传播几率。此外,花粉脱落后也会附着结核菌,可吸入颗粒物增多。“每年3、4月份呼吸道疾病很容易复发。”聂舟山说。

预防结核病关键在于传染源的控制,在聂舟山看来,以往在基层建立起来的防痨网在预防结核病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彼时一旦患者得了结核病就会被送到传染病医院监控起来治疗。遗憾的是,随着时间推移,这一预防措施遭到破坏。

如今,许多山区边远农民来到城市由于缺乏免疫力就很容易感染肺结核,即使自身知情也少有人愿意花钱治疗。

结核病是一种可治愈性疾病,但病人、医生都应重视起来。规律治疗至少6个月以上。聂舟山称,临床上很多患者不坚持规律治疗,出现了很多耐药结核菌,从而转为耐多药肺结核,少则耐一种药,多则耐三、四种药,这些耐药结核菌一旦经过患者咳痰咳出就会通过飞沫传播传给别人,再用以前常规药物治疗效果就不明显。

日常防范不可少:及早督促结核病症状患者就医

聂舟山认为,我国肺结核病人居高与宣传力度不够有密切关系,如今患者又面临就诊时间有限的现实困境,很难深入了解结核病的防控知识。

据了解,我国的结核病防治机制是“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

对于大众而言,日常应积极参与结核病控制。参加结核病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主要是提高结核病防控意识,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血痰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或督促其及时就诊,及早发现肺结核患者。

此外,大众应养好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勤洗手、多通风、强身健体,咳嗽、喷嚏掩口鼻,不随地吐痰。(中新网健康频道)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