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 正文

互联网+产业新模式 推动莆田实体经济与电商融合

2015-05-21 10:12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互联网+”正带来新一轮巨大的淘金机会。“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莆田大力推动实体经济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让电子商务成为拉动实体经济新引擎。

■激情唱和产业转型

连日来,沃特、洛弛等我市多家传统鞋企正忙着生产,为网络销售备货。他们都是“中国质造”活动的受益者。

4月下旬,“中国质造”转型升级莆田首站启动。莆田17个自主品牌鞋产品在阿里巴巴旗下淘宝、聚划算平台上线,并有6家企业获得阿里巴巴实地认证。在4天的活动期间,累计共销售近30万双鞋子。从3月31日“中国质造”首次试水开始,到4月24日第二批活动结束,一个月不到,仅淘宝网上就销售了400多万双莆田鞋,总销售额约4.8亿元。

积压多时的库存售罄,订单如雪片飞来,过去为资金短缺愁白头甚至要“跑路”的企业主迎来了风投公司……莆田鞋开启了转型升级的绚丽春天。

惊艳的数据,打造“中国质造”转型升级的莆田模式,成为各大媒体报道的焦点,在微信等客户端平台上也不断“刷屏”,传播了莆田好鞋的正能量。

莆田,早有“鞋城”美名。制鞋产业是莆田市一大支柱产业,制鞋历史可追溯至解放初期,上世纪80年代的莆田因靠近台湾地区的便利,成为台资制鞋及名牌代工企业迁驻内地的登陆点。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鞋类市场主体13008户。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制鞋企业实现产值516亿元,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3.6%。

作为支柱产业,鞋子对莆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后,“船大不好调头”,过去,没有响亮的品牌,只能依靠接订单、做代工为主业,停滞在价值链底端。借助“互联网+”,实现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线上线下的“比翼双飞”,让莆田鞋企寻找到了转型升级新方向。

此外,通过“互联网+”的大数据,分析指导生产,包括颜色搭配、品类、数量、出货节点等,甚至精确到每一批、每一天出多少双鞋,也促使鞋企从生产企业向销售企业的转变。“玩觅”品牌创始人郭景说,借助电商,让莆田的自主品牌鞋子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在淘宝上做好个性化定制产品,推动企业线上线下融合经营。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希望跟莆田一起把鞋“做”得更好,从网上品牌到按需定制、个性化定制、大规模柔性化定制。传统产业携手电商巨头,转型升级前景可期。

■传统产业全面触网

“莆田好鞋”的接力棒,继续在传递。

本月底,莆田农产品系列将抱团上线淘宝网等。海帝食品公司的鲍鱼、海带、紫菜、虾米;得真元企业的鱼翅菇、金线莲;闽中有机食品公司的枇杷膏、台湾凤梨、桂圆膏等,将通过电商平台,走进千家万户。

6月份,莆田的珠宝、银饰、红木小件也将上线销售。5月18日,市经信委还携手阿里巴巴莆田好货对接群的负责人,召开了专题会议,与我市相关企业负责人进行活动前的对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4-2535366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