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健康网> 新闻 > 正文

保健品消费骗术:“五大陷阱”你中招了吗

2015-05-25 16:58   来源:今晚报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黑龙江省消协近期接到多起诱导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的投诉,梳理后发现诱导消费有“五大陷阱”。消协提醒,消费者要提高对保健食品虚假宣传的防范。

黑龙江省消协投诉部部长王申国介绍:一是夸大宣传。一些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如三天见效、药到病除等用语,或者以无毒副作用、无效退款等承诺,诱导消费者。

二是专家义诊。一些经营者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体检或义诊活动,不少老年人体检后,不管有没有病都被告知患病,可以吃保健食品保养治疗,并强调早买早受益。

三是健康讲座。一些经营者利用“访谈、讲座、座谈会”等形式,邀请一些所谓专家、教授进行养生讲座。一些老年人因为盲目信任这些专家,购买了大量假冒劣质和不适用的保健食品。

四是免费活动。一些经营者采取赠药、免费试用、抽奖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其促销活动。一些促销现场甚至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其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

五是虚假证明。一些保健食品在广告宣传中利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其产品功效提供“佐证”;还有的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内容,例如科学研究发现等。

消协提醒,消费者要提高对保健食品虚假宣传的防范,患有疾病的消费者应到正规医院就医,不要轻信广告宣传,以免贻误病情。新华社哈尔滨5月24日专电 (记者李建平)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