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健康网> 新闻 > 正文

知名品牌阿胶陷入“牛皮门”?

2015-06-16 11:36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6月12日,广东省药监局公布2015年第一季度药品质量公告,一季度共抽验617个品种2981批次,其中79个品种186批次药品经检验不符合规定。广东省有关市药监局已要求有关企业和单位认真整改。在经营使用环节抽样检验不符合规定的药品名单的附件中,在广州市荔湾区某药材店,相关部门抽检了标示为山东福胶集团东阿镇阿胶有限公司生产的阿胶,因被广州市药品检验所检出含“牛皮源成分”被列为不符合规定产品而引发消费者的关注。

对于行业内知名企业山东福胶集团东阿镇阿胶有限公司生产的阿胶产品也被检出“牛皮源成分”,广东省药监局相关人士透露,所谓检出“牛皮源成分”,其实就是以牛皮替代驴皮生产阿胶,业内又称“杂皮胶”。过去几年,由于生产阿胶所用的乌驴皮的成本不断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阿胶的市场价格也不断上涨,于是出现了一些小的企业或小作坊为了降低成本,将猪皮、马皮、牛皮等动物皮当驴皮生产“杂皮胶”的情况,但为何现在连业内的知名大企业也造假?该相关人士表示,我们将进一步核实这次抽检的产品是否真的由标示公司生产,如果是,我们将问责和处理相关生产企业;如果是假冒该公司生产的产品,我们将进一步追查造假企业。

有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阿胶市场需求以每年30%的递速,从而催生了阿胶生产企业的扎堆。而原材料紧缺等原因,导致个别企业不惜铤而走险用杂皮代替驴皮生产阿胶,可以说目前“阿胶行业正在进入‘换档期’。”该业内人士表示,阿胶行业已进入一个良莠不齐的市场环境,以其他动物杂皮冒充驴皮生产阿胶的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对整个阿胶行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对消费者的权益也造成很大的伤害。

该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期待主管部门多从全局战略高度,尽快完善扶优汰劣的产业政策,坚守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口;而消费者则应该擦亮眼睛,掌握一定的鉴别技巧,用自己的消费权利对市场内的产品投票。至于企业自身,他认为依法治企和科技进步是保障消费者享用真阿胶的两大利器,并呼吁业界加强自律,共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相关链接

“杂皮胶”可能引起中毒

据阿胶行业的业内人士介绍,所谓的“杂皮胶”,其原料往往来历不明,主要是用皮革的下脚料,还有的用马皮、猪皮、牛皮等其他动物的皮代替驴皮制成所谓的“阿胶”,个别黑心厂家还会在原材料中加入工业明胶,食用这些“假阿胶”不但没有滋补养生效果,严重的还可能导致中毒。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专家邝慧玲表示,阿胶自古以来就被誉为“补血圣药”、“滋补国宝”,历代《本草》皆将其列为“上品”,被奉为补血“圣药”,汉唐至明清一直作为贡品进贡朝廷,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其胶以乌驴皮得阿井水煎成乃佳尔”。也就是说,只有用乌驴皮制成的才能叫阿胶。

为此,业人士提醒市民,购买阿胶产品最好到正规的渠道购买,并认准信得过的品牌,否则买到“假阿胶”,花了冤枉钱,更伤了身体。

南方日报记者 欧旭江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