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莆田荔城最美村居干部林文读:文体产业“活化石”的廿载守望

2015-08-21 16:4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澄瀛高跷”表演

成功申报2个国家级、1个省级非遗项目

黄石镇历史文化底蕴浓厚,更令人称道的是,林文读还不遗余力地挖掘当地民间文化遗产,黄石惠洋十音、沟边九鲤灯舞、黄石澄瀛高跷等能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离不开林文读的努力。

2005年,荔城区打算将黄石惠洋十音、沟边九鲤灯舞申报省级“非遗”项目。可是申报“非遗”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适逢镇政府财政困难,无法下发资金,林文读权衡再三,“不管怎样,一定要让荔城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不这么做,怎么对得起先辈留传至今的文化瑰宝。”

为此,林文读自己先垫付了申报所需光盘制作等经费,并且开始收集、编辑惠洋十音等资料。收集材料的几个月内,林文读一有空就下乡,近身与当地老艺人攀谈。经过多次改稿、定稿之后,林文读终于交齐了“非遗”申报所需的材料。

林文读收集、编辑申报成功国家级“非遗”惠洋十音、沟边九鲤灯舞及省级“非遗”澄云高跷,并在全国非遗普查中在全镇收集了三千多篇“非遗”资料,极大地提高了荔城文化知名度,并留住了荔城文化的精髓。

此外,黄石镇多宫、寺、祠、庙,拥有40多个唐朝、清朝年代等流传下来国家级、省级、区级历史文物单位。为了让这些文物得到妥善的保护,并配置必要的安防,林文读多次致力这些文物的维护工作,直到今天,这些文物都没出现过什么重大安全隐患。

2012年,导演、省电影家协会理事赵振国拍摄在莆举办的亚洲体操锦标赛官方宣传片《The city Putian》时,为展示莆田方方面面,寻找莆田民俗文化时,他以“民俗文化的守望者”这样形容林文读。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