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正文 |
201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的旧居,位于宁波市开明街26号。老宅是民国初期的建筑,屋主是曾任香港甬港联谊会会长的经济学家姚庆三,他是屠呦呦的亲舅舅。姚宅,如今正作为高档商品房销售。而屠呦呦旧居,也就是姚宅,目前有2200多平方,总价约1.5亿。据《宁波日报》报道,海曙区区长吴胜武为宁波能走出优秀的科学家感到十分自豪,他表示,将进一步保护她的旧居。(10月7日《澎湃新闻网》) 这处民国建筑曾经很冷清,冷清到无人问津,以至于转手到了开发商的手里。可是,当屠呦呦突然成为诺贝尔大奖得主之后,这里就不再冷清。也就是短短几天的时间,这里成了旅游胜地。一些原本没有打算到宁波海淀区旅游的人,背起了行囊。一些在其他城市旅游的人,突然改变了路线。世界再大,也要到屠呦呦的故居去看看。 虽然这处民国建筑群真正来说,只能算得上是屠呦呦亲舅舅的故居,但是因为这里曾经有着屠呦呦的过去,也就成了“屠呦呦的故居”了。谁不想去看看,去听听,去玩玩?就这几天的情况来看,我们已经偏离了屠呦呦获奖的原本味道。这已经出现了商业化、娱乐化、质疑化、口水话的味道。 这不就有很多媒体开始追问屠呦呦:奖金准备干啥?一如当初追着莫言问奖金准备干啥一样。屠呦呦的回答和莫言的回答有着相似之处。屠呦呦说,还不够在北京买半个客厅。当初莫言也说,这笔钱买不起房。于是,有人又开始解读:一个专家为何用奖励买不起房,一如当初解读一个作家为何用奖励买不起房是一样的。有人给出了答案,奖金太少,说明不够重视人才。可是,如果给予的奖金能买起很多房又会如何?肯定会有人说:岂能把人才捧上天? 最为让笔者担心的是:莫言的经历再次重演。当初,莫言获奖之后,比他还兴奋的是地方政府,火急火燎的开展“红高粱旅游”、“莫言故居游”。结果是人潮如海啸一般席卷而来,所到之处伤痕累累,连莫言住过的土坯房也成了“纪念品”,一些游客带着孩子开始“抠墙皮”带回家,说是要沾沾名人的运气。 那么,这次会不会也有人要到屠呦呦的亲舅舅家去“抠墙皮”呢?这还真有可能。从游客纷纷到来,从当地表示要保护故居来看,这里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而且这处民国建筑群的价格也是陆续走高,一平方米的价格据说上升到了6万元以上。名人一出现,就是无休止的邀请讲课、官员会见、旅游热潮、舆论追问。其实,他们需要的更是做学问的时间。对于屠呦呦而言,我想她最需要的就是能有个时间去“想静静”了。 就怕,屠呦呦的舅舅家也会迎来一批“抠墙皮”的游客,就怕地方政府也会敞开怀抱欢迎“抠墙皮”。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