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 正文

2015感动福建候选人陈炳靖:莆田“飞虎英雄”击落日机

2016-01-23 14:0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陈炳靖近照

陈炳靖近照

陈炳靖年轻时执行“飞行任务”前拍摄的照片

陈炳靖年轻时执行“飞行任务”前拍摄的照片

东南网1月23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夏雨晴 周德庆)

感动理由 这是一段曾被尘封的抗战故事,直到2015年才被揭开。

故事的主人公叫陈炳靖,福建莆田人,今年98岁,现居香港,是抗战时期美国陆军航空队第14航空队23大队75中队(民间称呼为“飞虎队”)中少数的中国飞行员之一。

去年,作为目前唯一还健在的“飞虎”英雄,他应邀参加了举世瞩目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这段浴血长空,一腔赤诚捍卫“中国空军”荣誉的故事,才广为人知(详见本报2015年9月18日Y01版)。

老兵无憾,为了赢得这场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战争,成千上万的八闽儿女毁家纾难。陈炳靖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位飞行英雄的故事感动了无数读者。

“八一三”淞沪会战 他投笔从戎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是青山。”时隔70多年,回想起自己书生报国的初衷,陈炳靖老人依然无怨无悔。

尽管已近百岁高龄,但老人的身体硬朗,眼睛炯炯有神,说话逻辑清晰,一聊就是数小时。如今,他的抗战故事在家乡和香港都广为人知,常有人前去拜访。

“日机在上海狂轰滥炸,我亲眼看到满地都是同胞的尸体,他们就在我身边死去。”陈炳靖告诉海都记者,“八一三”淞沪会战期间,他正在上海的一艘商业轮船上实习,目睹同胞血流成河后,一腔悲愤的他,决定从戎报国。

陈炳靖,1918年出生在莆田古谯楼附近的金桥巷(现荔城区镇海街道凤山街),兄弟中排行第五。在二哥的帮助下,青年时他到集美高级水产航海学院(今集美大学航海学院)求学。

老人回忆,如果在商船上见习满两年,就可以考船上的三副,但日寇的侵略,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随后,他考入杭州笕桥空军军官学校第12期,发誓要捍卫中国的蓝天,不再让自己的同胞再遭屠戮。

1942年,陈炳靖赴美,在美国陆军航空队飞行学校接受训练;次年3月留学归国,成为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23大队75中队的一名准尉飞行员。当时,“飞虎队”中多数都是美方飞行员,他是其中少数的中方飞行员之 一。

最后一次飞行任务 击落日机后跳伞

“我击落了一架日机!”70多年过去了,老人依然清楚地记得自己最后一次执行飞行任务的所有细节。

1943年10月13日,第14航空队21架B-24重型轰炸机奉命前往越南海防,轰炸日本船队和仓库,陈炳靖驾驶P-40战机护航。当时,日军出动了30余架零式战斗机。飞到越南上空时,双方遭遇了。

“你追我赶,互相缠斗了很久。直到我把一架日机击落。”陈炳靖回忆,击落敌机后,他的后方上空又出现两架敌机。因躲闪不及,战机被击中,右座舱罩炸裂,一股钻心的疼痛从陈炳靖右肩部蔓延开。身上早已被鲜血浸透,飞机仍在不断下坠。之后,陈炳靖跳伞逃生,落在越南的原始森林中的一块平地上,昏死了过去。

陈炳靖告诉海都记者,当时和他一起赴美学习的同学,不止他一人被分到“飞虎队”,但残酷的战争中,同学先后殉国。

身陷日军战俘营 坚持“我是中国空军”

“抗战打日本,是为了国家,我把命赌了进去,才有底气和勇气面对日本人的刺刀。”跳伞后,陈炳靖最终还是不幸落入了日军的战俘营。随后一年多,他先后被关押在上海江湾美军战俘营、南京老虎桥监狱,经受着日军非人的折磨。

“我坚持说自己是中国空军,但日本人不相信。”陈炳靖说,当时,日军对美国俘虏较为优待,而中国战俘却要受到最不人道的待遇。

狂妄自大的日本人,认为中国空军早已被消灭,面对这个勇敢的中国飞行员,侵略者开始下狠手了。“右臂伤口被割开,不给上药,不肯取弹,伤口发臭发烧后,也不管我……”陈炳靖说,他在日军的战俘营里九死一生,可无论日军如何折磨,他都不愿意放弃自己属于“中国空军”的荣誉。

抗战胜利时,日军的一名少佐,双手托着陈炳靖被俘时穿着的飞行夹克,向他90度鞠躬,10分钟都没有直起身子。

“我赢得了军人的尊严。”陈炳靖回忆,当亲眼看到日军的诚服时,他含着泪丢掉了口袋里藏着的玻璃碎片,“那是在战俘营偷藏的,准备用来割腕自杀的”。

70多年后,这件带着血迹、留着弹孔的飞行夹克,被陈炳靖捐赠给了昆明飞虎队纪念馆,供游客追思。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