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传来好消息:中央文明办公布了2015年度参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成绩,我市荣获83.58分,位列全国100个参评地级市第28名,居全省三个参评市首位。
按照全国文明城市评选规则,年度测评成绩纳入总评成绩,这意味着,我市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开局良好。
去年以来,我市以获得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为契机,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改善民生的过程,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道德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得到了中央考评组和省委文明办的充分肯定。
如今,行走在城乡大街小巷,现代文明的气息扑面而来:道路更宽了,环境更美了,生活更舒适了,休闲广场上到处是律动的身影,广大群众也拥有了更多自豪感和幸福感。
多措并举,形成联动创建机制
自去年确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希望通过三年的创建,大幅度提高莆田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向心力和竞争力。
有差距不可怕,为梦想拼搏就会有收获。为把蓝图变成现实,我市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督查组等18个职能工作小组,市委各常委、市人大分管副主任、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市政协分管副主席任各职能小组组长。制定出台《莆田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奖惩暂行办法》,建立创城绩效奖励和领导问责制度。实行创城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创建工作市、县(区)、街道(乡镇)三级责任制,坚持属地管理和条块结合。全市基本形成了创城工作“统一指挥、上下对接、归口管理、高效运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机制、“责权明晰、关系协调、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媒体曝光、文明督导、受理投诉、督促整改”的群众监督反馈机制、“专项测评、奖罚分明、责任追究、问责有力”的奖罚问责机制和“快速反应、责任到人、通讯畅通、指挥有力”的迎检应急机制,保证了创建工作有序、有效、有力开展。
全民动员,营造创城浓厚氛围
“创建文明城市,建设宜居莆田”“城市是我家,文明靠大家”“文明在手上、文明在口中、文明在脚下” ……走出家门,不难发现,一幅幅精美的公益广告,出现在城区主干道、文化广场、街边公园等场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
这些公益广告融景寓物,在扮靓城市的同时,也在传递文明向上之风。据悉,为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社会氛围,我市还通过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不断提升创城知晓率、扩大影响力。
全面发动。围绕“五化五心”(净化、硬化、亮化、美化、教化,舒心、放心、安心、开心、爱心)十大创城工程,组织开展十场千人活动;入户宣传。实行街道、社区干部包社区、包户制度,对50个社区9万户居民进行入户宣传,做到不漏社区、不漏户、不漏人。市、区机关每位干部就地就近入户宣传2户以上,市领导带头入户宣传,推动创城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家校联动。在全市中小学中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活动,一个学生联着6个家长(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通过学生带动全家成员共同参与文明创建。
道德建设,文明有礼崇德向善
2月 22日,在市区建设路原市机关理发室“关爱老人·一元理发”志愿服务站,65岁的宋大爷是第三次来这里理发,说起这项服务,他赞不绝口:“这个活动太好了,特别照顾我们老年人。”
据悉,“关爱老人·一元理发”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一年时间以来,共为60岁以上老人服务了1800多人次,为老人们节省了5万余元的理发费用,成为我市志愿服务一大品牌项目。
为调动更多人参与创建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我市创新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出台《莆田市志愿者嘉许回馈制度》,实行志愿服务星级认定,每两年对表现优秀的志愿者进行表彰、奖励。同时,联合中国银行莆田分行,在全省率先实行志愿服务刷卡制度,通过各志愿服务站的移动POS刷卡机,与市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终端连接,实现志愿者身份识别、服务计时、培训记录等信息电子化管理,推动志愿服务工作迈入“刷卡”时代。
在创城理念的引领下,成千上万的市民行动起来,当起了创城志愿者,在公交站点引导文明乘车、在社区清扫街面卫生,在窗口单位提供引导服务,每个人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都在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创城贡献力量,他们既是志愿服务的参与者,又是志愿服务的受益者,更是莆田城市文明形象的代言人。
道德讲堂是新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为扩大道德讲堂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去年3月起,在全市开展道德讲堂专题专版展播活动,至今已展播50期。市委书记、市长等各套班子领导分别参加了市委办、市府办、市人大、市政协等单位举办的道德讲堂。道德讲堂以“单位先进人物讲事迹、干部职工谈感想、主要领导作点评”为主要环节,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干部欢迎、群众好评,成为继莆仙戏现代文明小戏加演活动之后的又一个精神文明建设品牌。
主攻难点,重点整治全面推进
春节期间,在外地工作的许辰开车返乡发现,城区没有往年那么拥堵了,更让他惊喜的是,再也没有行人和他的车“抢路”,以往习惯了见缝就钻的电动车大都能按照交通秩序通行,车辆在路边也能有序停泊。
这都归功于交通秩序整治活动取得的成效。为改变交通陋习,去年我市开展以“文明驾驶、文明行路、文明乘车”为主要内容的交通秩序整治活动,着力优化交通环境。
严厉查处。在原有4万多个标清探头的基础上,重要路口增设1000个高清探头,建立了具有跟踪、倒查、事中、事后查纠功能的新型技战法,形成了“路面交警、空中交警、网上交警、便衣交警”四警合一的立体化管理新体系。从去年6月1日至12月底,共查处车辆违章20.5万起,违法受理9.8万起,违章扣分58万分,比上一年同期增长67倍,通过交通违法人发放传单35万份,发送短信24万条;严肃曝光。集中三个月时间在媒体上开辟专栏专版,每天曝光10起以上违规违章车辆的视频、车牌号和处罚结果。同时,采取现场与视频相结合的办法对行人闯红灯进行查究,不仅在媒体上公开曝光,还将其个人信息全部录入公安网行人闯红灯“黑名单”数据库;严格问责。在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中开展“文明出行,向我看齐”活动,将公务车辆、公职人员私家车辆违规违章情况与个人文明单位奖金挂钩、与文明单位考评成绩挂钩。
实施这一系列严管重罚措施,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去年我市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全面下降,文明出行逐渐成为市民的一种习惯。
环境卫生也一直是城市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打造宜居环境,我市在4个区的7个街道办、2个镇开展“垃圾不落地”行动,要求活动范围内的全体市民做到定时定点投放垃圾,杜绝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倒污水、乱扔烟头纸屑、向车窗外抛洒杂物等不文明行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同时,发挥机关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全市开展“垃圾不落地 莆田更美丽”万名干部进社区清洁行动,组织市、区500多个各级文明单位干部职工到村(居)开展清洁行动、入户宣传,活动持续至2017年12月,每月20日为整治环境卫生集中行动日。通过干部职工带头、单位社区联动、宣传曝光并重、奖励处罚并举,全面动员、全民参与、全力以赴,力争2017年底实现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目标。
成果共享,惠民利民切实落实
创建文明城市,不仅仅是要拿一块牌子,而是将其作为一个提高城市宜居程度、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过程。创城一年来,市委、市政府着眼办好群众身边事,更多让群众得实惠、享便利。
召开全市社区创建工作推进会,完善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强社区活动场所建设,提升社区创建水平;新建改建道路124条,新建扩建污水厂3个,全市污水处理率达85%;新增公交车、出租车461辆,公交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16.5%;深入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整治城市内河80公里,改造建设公园景区16个,建成高标准绿道39公里,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97%以上,居全省前列;科学设置各类交通安全设施,中心城区共建设完成交通标志2000余块,标线约6.5万平方米,栏杆40公里,各种停车泊位3.6万个;新建、扩建公办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28所,改革义务教育招生,4500多名农民工子女就读城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低保、抚恤补助、低保户小额保险一体化……
创城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市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为民”的理念,不断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让百姓共享创建成果。
(湄洲日报 林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