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莆田城厢南门社区医养站:医养结合 实现“老有所医 老有所养”

2016-03-02 14:00  王龙风 柳烨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http://pt.fjsen.com/dnsp/2016030201.flv


南门社区医养站

老人们在一起看莆仙戏

东南网莆田3月2日报道(本网记者 王龙风 柳烨 文/图)

3月1日下午2点半,春日和煦的阳光,透过窗户玻璃,打在银白的发丝上,印在了三张苍老的脸上,又照射进了房屋的过道内。三名老人安详地坐在窗户底下的椅子上,时而交头接耳谈论着什么,脸上不时洋溢着笑容;过道上,八九名老人坐在那里,抬头看着电视机上播放的莆仙戏,不时扭头与同伴聊着戏剧中的情节……老人们在他们晚年的“幸福之家”——莆田市城厢区南门社区医养站,正享受着恬淡的幸福时光。

人老了,最怕的是什么?生病!就在全国各地还在火热探索如何破解“老有所医、老有所养”难题时,南门社区医养站已经悄然运转了快一年时间。据悉,这是南门社区医养站在莆田率先走出的一个“医养结合”型养老新模式,不仅让这里的老人“老有所依”,更让老人“老有所医”。正如,医养站门前的一副门联所写的——“为党和政府分忧,替天下子女尽孝”。

而像南门社区医养站这种医养结合的模式,正是去年11月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的,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深化医改、应对老龄化、增进亿万家庭福祉的惠民举措。

老人坐在房间内看电视剧

“养老的不治病、治病的不养老”?

南门社区医养站打破这一医养分离怪状

3月1日下午2点半左右,南门社区医养站,今年已经85岁高龄的康爱华老人,正和其他老人一道,坐在医养站过道内的椅子上,抬头凝神看着电视机中播放的莆仙戏。康老太因为子女没有时间照顾她,自己又腿脚不便,前段时间和家人商量决定来到医养站。

康老太的腿脚留有病根,得借助辅助工具才能走路。老人家说,来这里的这段时间,医护人员每天都要花上一两个钟头时间给她的腿脚做推拿按摩护理,还会经常关心检查询问她的身体状况。老人来医养站的时间很短,但如今已把这里当成了她的另一个“家”。

“这里的医生对病人很好,护士也很好,护工也很好,工作很认真,对病人很照顾,卫生也搞得很干净。”提起对医养站的印象,康老太一连用了三个“好”!尽管已经85岁高龄了,但康老太说起话来却很溜。即便这样,老人还是会自嘲自己“不懂得怎么讲”,只知道这里给她留下的印象很好。

像康老太这样,既能够在医养站这里养老,又能够得到周到检查医治、护理的老人还有二十多个。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已经93岁高龄,最小的也已64岁。依托社区的医院,医养站这种集医疗、护理、养老为一体的专业护老机构在莆田可以算是第一家,在省内其他地市也是少有。

这种“医养结合”的模式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老人照顾服务。这打破了以往老人医养分离的怪状,解决了“养老的不治病、治病的不养老”的难题,成为老年人健康养老的一种保障。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