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t.fjsen.com/dnsp/2016030201.flv
南门社区医养站
老人们在一起看莆仙戏
东南网莆田3月2日报道(本网记者 王龙风 柳烨 文/图)
3月1日下午2点半,春日和煦的阳光,透过窗户玻璃,打在银白的发丝上,印在了三张苍老的脸上,又照射进了房屋的过道内。三名老人安详地坐在窗户底下的椅子上,时而交头接耳谈论着什么,脸上不时洋溢着笑容;过道上,八九名老人坐在那里,抬头看着电视机上播放的莆仙戏,不时扭头与同伴聊着戏剧中的情节……老人们在他们晚年的“幸福之家”——莆田市城厢区南门社区医养站,正享受着恬淡的幸福时光。
人老了,最怕的是什么?生病!就在全国各地还在火热探索如何破解“老有所医、老有所养”难题时,南门社区医养站已经悄然运转了快一年时间。据悉,这是南门社区医养站在莆田率先走出的一个“医养结合”型养老新模式,不仅让这里的老人“老有所依”,更让老人“老有所医”。正如,医养站门前的一副门联所写的——“为党和政府分忧,替天下子女尽孝”。
而像南门社区医养站这种医养结合的模式,正是去年11月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的,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深化医改、应对老龄化、增进亿万家庭福祉的惠民举措。
老人坐在房间内看电视剧
“养老的不治病、治病的不养老”?
南门社区医养站打破这一医养分离怪状
3月1日下午2点半左右,南门社区医养站,今年已经85岁高龄的康爱华老人,正和其他老人一道,坐在医养站过道内的椅子上,抬头凝神看着电视机中播放的莆仙戏。康老太因为子女没有时间照顾她,自己又腿脚不便,前段时间和家人商量决定来到医养站。
康老太的腿脚留有病根,得借助辅助工具才能走路。老人家说,来这里的这段时间,医护人员每天都要花上一两个钟头时间给她的腿脚做推拿按摩护理,还会经常关心检查询问她的身体状况。老人来医养站的时间很短,但如今已把这里当成了她的另一个“家”。
“这里的医生对病人很好,护士也很好,护工也很好,工作很认真,对病人很照顾,卫生也搞得很干净。”提起对医养站的印象,康老太一连用了三个“好”!尽管已经85岁高龄了,但康老太说起话来却很溜。即便这样,老人还是会自嘲自己“不懂得怎么讲”,只知道这里给她留下的印象很好。
像康老太这样,既能够在医养站这里养老,又能够得到周到检查医治、护理的老人还有二十多个。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已经93岁高龄,最小的也已64岁。依托社区的医院,医养站这种集医疗、护理、养老为一体的专业护老机构在莆田可以算是第一家,在省内其他地市也是少有。
这种“医养结合”的模式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老人照顾服务。这打破了以往老人医养分离的怪状,解决了“养老的不治病、治病的不养老”的难题,成为老年人健康养老的一种保障。
护理人员在与杨韵琴老人做精神护理
工作人员为老人发放点心
从偏瘫无法动弹到能拄拐走路
六旬老汉被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感动落泪
在医养站内,东南网记者看到,有的医生在给老人检查身体,有的护工在给老人剪头发、剪指甲,有的护士在给老人做艾灸,有的在给老人做推拿按摩,还有的则在给老人做精神护理……到了下午3点钟,在一名志愿者的帮助下,一名护工端出了一炊刚出炉的热馒头,挨个房间给每位老人发放下午点心。
在杨韵琴老人的房间内,一名年轻的医护人员正坐在老人对面,和老人谈心,询长问短。东南网记者询问得知,这名医护人员正在给老人做精神护理。老人今年82岁,心脏不好,还患有糖尿病,而且血压也不稳定,来医养站有两个半月时间。就在上周六,老人还经历了一次和死神赛跑的惊魂。那次突如起来的休克,至今让老人一脸后怕。
“那天晚上9点左右,我浑身出汗,被子都没怎么盖,身体出现休克,完全昏阙过去,没有任何知觉了。”老人说,同室的另外一名老人察觉到了异常,急忙摁下呼叫器,值班医生急忙赶来检查,经过急救,这才抢回了一条命。
在另一间房间内,东南网记者恰巧看到医养站护士钟红在给66岁老人蔡金灿的身体做艾灸。钟红说,艾灸是一种中医针灸疗法,可以起到行气通络,防病保健,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每次得做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左右,而且上午、下午都会做。
蔡金灿老人来医养站已经四五个月时间了,刚来时因为身体偏瘫都无法下床行走。但现在,老人说他已经可以依赖拐杖走起路来了。就在东南网记者询问躺在床上的老人,护士刚给他做完艾灸感觉身体怎么样时,老人刚说了一句“感觉很好”后,便哽咽起来。眼角处眼泪都快要掉落出来了,老人赶紧用手擦拭了一下眼角。
“他们每天很早就过来看我们,医生非常好,也非常关心我们,这里的护士人也很好,照顾得很细致。”老人边擦拭泪水边哽咽着说。和康爱华老人一样,蔡金灿老人除了说“好”,也不知道该用其他什么语言来描述医护人员给他身体康复带来的帮助。但那行被他擦去的即将掉落的泪水,或许最能表达出他当时内心深处对医护人员的感激。
护工在为老人理发
护理人员给老人修剪指甲
像办幼儿园一样办好医养站
让关爱的阳光温暖每一位“银发老人”
医养站的一名负责人郭德馥主任护师自己也已经70岁高龄了。本来,她可以在家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但仍然选择坚持在自己已经服务了长达52年的护理岗位上。郭德馥说,30年前,她就已经开始关注养老领域的问题了,因此从事老人护理工作成了她退休后的一个心愿,“多亏南门社区给我提供了医养站这样一个平台。”
“我们要像办幼儿园一样来办医养站,让每一位来这里的老人能够开开心心地生活。”郭德馥说,每日查房、一周剪指甲一次、一周洗澡两次、两周理发一次,这是对医养站内老人最基本的服务要求。而且每一位护工在日常工作中得使用文明用语,动作、说话轻柔、态度和蔼、平易近人,对病人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生活习惯要有足够了解,“每一个人要用爱心、关心、热心、耐心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医养站做到了医疗、护理、养老一体。”郭德馥说,医养站有经验丰富的护理队伍,配备了中医针灸、推拿、康复训练等健康促进项目,有报刊、书籍可以阅读,还安排象棋、扑克等文化活动,配制每日健康膳食等等。这些都是围绕老人的健康养老为出发点进行的,让老人时时能够感受到医护人员对他们的关心、关怀和关爱。
“南门社区医养站成立以来,老人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关怀和照顾,还减轻了他们子女的压力,医护养结合理念也得到了老人和其家属的认可。”南门社区党委书记方娟娟说,社区有医院平台,又成立了“众心志愿服务站”,而“医养一体”的医养站,可以很好地发挥出它的社会价值。志愿者们也可以经常到医养站关心陪护老人,让关爱的阳光温暖这里的每一位“银发老人”,让老人在这里处处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
护士钟红在给蔡金灿老人做艾灸
老人爱拍照还特地摆出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