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 正文

莆田“义兴黄氏百间大厝”要拆了?部门:仅是丈量

2016-03-08 11:4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义兴黄氏百间大厝,鼎盛时期曾有大大小小房间120间  

义兴黄氏百间大厝,鼎盛时期曾有大大小小房间120间

东南网3月8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小芳 李伟强/文 马俊杰/图)位于莆田荔城区西天尾镇渭阳村的义兴黄氏百间大厝宏伟壮观,古时号称“义兴黄氏百间大厝”,被称为莆田版的“乔家大院”。2013年入选全省第一批城市近现代优秀建筑。可近日有市民反映,大院现被喷上多处类似拆迁的编号,市民担心“乔家大院”会消失。

西天尾镇政府工作人员称大厝墙上的编号系丈量编号,后期如何开发利用尚未明确。

大厝上百间 间间互通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渭阳村尾厝,进入义行路后,3座一字排列的古建筑呈现在眼前。建筑群的主体为3座总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主轴线为3个大殿的古厝,院前有一个长70多米、宽9米的砖铺大埕。

站在其中一座古厝的大门外,抬头可见门梁上的木质雕刻,彩色绘图和贴金图案隐约可见。门前的台阶由多块墨绿色的石块组成,大部分石块上也有精美的雕刻,图案栩栩如生。进入大门后,处处雕梁画栋,做工细致。内埕上圆形的瓜愣井小巧玲珑;房间里四角形的柱础上,刻有虎豹鹿等动物图案;内埕两边的厢墙上,布满了精美的砖格图案。与此格格不入的是,不少墙壁上出现了红色的“拆迁编号”。

住户黄先生告诉记者,义兴黄氏百间大厝建筑群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总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大厝内每个房间都是互通的,不出大门便可逛完所有房间。遗憾的是,现在已被人为隔开,相互封死,既不能互通,更不能往来。

黄氏子孙盼保护性开发

记者了解到,渭阳村旧属莆田县武化乡兴教里,黄氏族谱上记载,义兴黄氏百间大厝是明末入莆开基始祖黄宗成第七世孙黄裕昆主造的。黄裕昆出身果农世家,常年在江浙一带经营兴化桂圆干和红板糖等莆田特产,回乡时又带一些绫罗绸缎等贩卖,逐步发展成为富甲一方的巨商。清道光年间,黄裕昆偕儿子黄邦芳、黄邦杰和黄邦士,投巨资兴建这“百间大厝”,历经数十年才完成。

“真心希望政府能进行保护性开发。”村民黄先生说,去年就有人前来编号,大厝有被拆除的危险。面对此消息,村民纷纷表态,希望政府能对大厝进行保护性开发,村民将积极配合,将祖宗留下的珍贵遗产保护传承下去。

市民陈先生说,渭阳村同样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可进行文化旅游开发,这是造福子孙的事。

部门:不是拆迁仅是丈量

据了解,2013年下半年,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厅联合公布第一批城市近现代优秀建筑名录,并规定这些建筑原则上不得进行可能对建筑原有立面和风貌构成影响的建设活动。在该建筑的建设控制范围内进行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须在高度、体量、立面、材料、色彩等方面与历史建筑相协调,不得影响历史建筑的使用或者破坏历史建筑的空间环境。改变该建筑的使用功能,应注意保持建筑本身的风貌,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保护范围内和建设控制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都必须依照法定程序经规划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

西天尾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厝墙壁上的编号只是丈量编号,并非村民所说的拆迁编号。虽然渭阳村在莆田大学城的规划范围内,但义兴黄氏百间大厝如何开发利用尚未明确。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