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 正文

莆田延寿村——荔林文化古村 见证历史佳话

2016-04-15 15:1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延寿村的一片荒地中有一个半月形的水池,状元井就坐落其中

延寿村的一片荒地中有一个半月形的水池,状元井就坐落其中

延寿桥桥墩成船形,可以减少水流对桥墩的冲击

延寿桥桥墩成船形,可以减少水流对桥墩的冲击

东南网4月15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小芳 李伟强/文 马俊杰/图)近千年的桥、上百年的荔枝树、独具当地特色的建筑……延寿村距莆田城区5公里,是闻名遐迩的文化古村,村内的延寿桥和状元井更是游人的必去之地。因为相邻的绶溪公园的建设,延寿村的旅游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记者昨日了解到,延寿村将进行整体改造包装,打造成为民俗文化村,集休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乡愁载体。

盘踞绶溪上 延寿桥连接古今

一端是充满现代气息的水上综合公园,一端是浓浓乡愁的古村落,作为绶溪公园和延寿村之间的连接通道,延寿桥现在成了著名的旅游文化景点。在当地村民眼中,延寿桥不仅仅是通行要道,更承载了数代人的记忆。当绶溪公园不断发展改造之时,延寿桥仍独具古韵,悄然藏身荔林深处,留给后人难以忘怀的乡愁。

村民介绍,建于南宋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的延寿桥,为14孔石梁桥,桥长93.5米,宽2.6米,高8.5米,跨径7.5米,经近900年风雨沧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桥横跨延寿溪,雄伟挺秀,桥头的一块石碣,是宋绍定二年(1229年)兴化知军林清元所立的,邑人龙图阁学士陈宓题写了“延寿桥”三字。现存的碣,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的。

延寿村村民李老伯今年60多岁了,到桥上坐坐是他每天的生活习惯。“过去村民都挑着扁担,穿梭在延寿桥上,从离桥不远处的店仔头码头乘船北上,顺着绶溪去涵江”。

延寿古桥横跨绶溪之上,北接绶溪公园,南连延寿村

延寿古桥横跨绶溪之上,北接绶溪公园,南连延寿村

“状元井”见证延寿村科举佳话

延寿桥往南一百米,是村里现存莆田唯一的“状元井”。古井具有千年历史,右清左浊,曾供应全村人的饮水,也是游客必游之地。

村中老者黄祖绪告诉记者,古井是珍贵的历史文化景观。延寿村文化积淀深厚,但凡来延寿游览的人,总不忘去看看“状元井”。记者了解到,据史书记载,在拱辰门外延寿桥西,有个八角井,井内横截一块竖石,把井分为两边。左边水浊而重,右边水清而轻。这口井是唐乾符四年(877年)僧人涅槃为状元徐寅开凿的。后来徐寅八世孙徐铎在宋朝中了状元当了吏部尚书,在井的围栏石上刻下“徐井”二字。

徐寅之后,延寿徐氏又出了徐奭(shì)、徐铎两位状元和三十五位进士,留下了“鳌头三占”、“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gòu)中”等科举佳话。这口右清左浊的徐家水井,也成为游人寻幽怀古的景点。

村民李老伯说,他就是喝状元井井水长大的。可到了上世纪70年代,家家户户开始自己挖井,状元井渐渐荒废了。

延寿桥附近 将打造民俗文化村

延寿村党支部书记张志达介绍说,延寿村属于老区村,历史悠久,村落中仍留有不少独具特色的古建筑、古文化场所,如1958年为避水灾而建的成排集体厝、具有本地特色的四合院、状元井、历史久远的庙宇祠堂等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延寿古桥。近年来,各级政府均重视古桥的保护。因延寿古桥系村里通向城北莆田二中等学校的必经之路,为此每天均有不少摩托车从桥上通行。去年开始,村委会联合老人协会请人在桥头两侧引导、劝说村民的摩托车、电动车等不要从桥上通行,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村民意识明显提升。根据规划,将新建桥梁连接延寿村与绶溪公园,届时村民的摩托车等就可从新桥通行。

“历史比较久远的,都会发动群众先行按照原貌进行保护,尽量不要去破坏。”张志达说,除了发动村民自发修缮古民居外,村里还不断向上级部门申请古桥保护和古民居保护,目前,古桥保护方案已得到有关部门批准。

对于延寿古村后期的保护发展,张志达表示,村居古建筑保护将与周边上百亩荔枝林相结合,届时将根据实际情况,对村落进行整体改造包装,将把延寿村打造成为民俗文化村,集休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乡愁载体。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4-2535366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