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日报看莆田 > 正文

莆田城厢灵川下尾村:“花蛤第一村”面临第三次转型当口

2016-06-08 08:37  卞军凯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记者手记

花蛤行业期待新农人

与种植业相比,花蛤养殖业更早地实现了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因此给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规模效益。然而,与种植业近年来兴起的精致农业、观光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新业态相比,花蛤养殖业依然停留在以规模取胜的阶段,没有鲜明的产品分级,没有营销手段的创新。归根结底,是这一行当缺乏新农人。

花蛤产品,需要新农人给予重新定位。花蛤一直被称为“平价海鲜”,水产市场中销售的花蛤一般只有两种等级,价格相差也不大。其实,不同品种的花蛤产品在个头、口感、品质等方面存在不小的差异,因此,需要以精品意识,打造“平价海鲜”中的优等品。如今,大米、鸡蛋、蔬菜等农产品都能分成三六九等,定位于不同的消费人群,而花蛤却缺乏这样的产品分级,没有跟上分级消费的大趋势。

在营销手段上,更期待新农人的新思维。眼下,半成品净菜已成为年轻人消费的新选择。而花蛤产品的营销新意太少,依然以水产市场和大型超市为主,很少有定制式、体验式销售方式。厦门举办的一场“千人挖花蛤”活动,引爆了整个海滩,说明新鲜的营销方式能唤醒潜在的消费需求。对于花蛤调味品、花蛤休闲食品等精深加工产品而言,不能再以进入成本高昂的传统超市作为销售主渠道,更需要借鉴“三只松鼠”等互联网零食品牌的经验,以互联网思维打开销路。

因此,呼唤花蛤行业新农人,实际上还体现了这一行业在苗种培育、滩涂养殖、产品定位、营销手段、深加工研发等方面对创新的渴望。多一些新农人,花蛤产业将更有活力,转型升级也更有动力。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