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莆田:“微信恋爱”只发红包不见面 男子被骗20多万元

2016-06-08 12:09  谢文仁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莆田6月8日讯(通讯员 谢文仁)2015年11月,一个名叫“陈婷”的女孩加胡某为好友。在微信中,陈婷自称正值妙龄,想多认识一些朋友。她的朋友圈里也都是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美照,美丽,爱笑,热爱生活。胡某马上就被陈婷牢牢吸引住了。为讨美人欢心,胡某多次向陈婷发送红包。一直到今年4月份,胡某一直见不到陈婷,觉得有些异常。而陈婷发现胡某不发红包了,于是马上选择失踪。

微信谈恋爱 男子被骗20多万

5月24日23时许,城厢警方分别在凤凰山街道某小区、荔城中大道某网吧、顶社小区一出租房,抓获诈骗嫌疑人卓某(男,26岁,凤凰山街道文献西路人)、陈某(男,25岁,涵江新县人)、何某(女,22岁,仙游盖尾人)。

经查,该三人涉嫌以虚假信息交友谈恋爱的方式,诱骗受害者胡某用微信红包向其转账人民币22万余元!

当然,所谓的美女陈婷根本就不存在,而她朋友圈中的照片都是取自网络美女图片。这三个高中文凭的年轻人,用最简单的手机通讯软件,骗走受害人的巨额钱财!

八类诈骗手段 冒充公检法最多

这样的骗术根本算不上高明。

有人冒充检察院,通知你涉嫌洗钱,紧接着公安部门联系你,告诉你必须告知账户信息。你可能会对这样的骗术嗤之以鼻。有人冒充房东,给你发短信,叫你把房租打到他新的卡上,你可能会对这样的短信不屑一顾。有人通知你中奖了,中了轿车,中了苹果电脑,叫你打保证金,这样的通知你可能只会一笑了之。你都可能会有所警觉,但就算是这样的骗术,也总有人上当。

据统计,2016年至今,莆田最为猖獗的八类诈骗手段中,冒充公检法电话类诈骗最多,占比16.25%,其他依次为网络购物类诈骗,刷单类诈骗,信用卡提额类诈骗,医保、购房车等政策补助类诈骗,积分兑换类诈骗,冒充QQ、微信好友类诈骗以及冒充亲友领导类诈骗。

这些诈骗手法同样都不高明,只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完全可以防止上当。

一些新型诈骗方式正悄悄来袭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新型的诈骗方式正在悄悄来袭。

5月16号下午,供职于黄石某鞋业公司的业务员小卢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自称是淘宝某女装旗舰店的客服,客服热情地向小卢询问,她是不是在该店买过衣服。小卢如实回答,“客服”也报出了小卢购买的商品,购买时间和邮寄地址等分毫不差。客服告诉小卢,有客服不小心将小卢的账号设置成了VIP,以后每个月银行将自动从小卢的账号中扣款数百元。

小卢一听有些慌了神,她连忙问该怎么办?客服马上给小卢吃下定心丸:“放心,我们已经和银行取得联系,稍后会有银行的客服会联系你,取消这个业务。”三分钟后,小卢果然接到一个自称是某银行客服的电话,该银行正是小卢购物所用银行卡的发卡行。银行的客服同样很“热情”地安抚小卢,称小卢只要按照客服提供的一个条形码数字,按电话指示操作就可取消该业务。

在这过程中,客服再三强调要求小卢在一分钟之内完成,因为操作是有时限的。一手拿着电话,一手操作机器,小卢鬼使神差地就按照电话那头的指示完成了操作。整个过程,小卢都严格按照客服的提示操作,就怕出错。具体做了哪些操作,小卢已经记不清了,她只记得,没有经过“转账”这一程序。操作完成后,小卢的卡上瞬间少了6800元!

小卢傻眼了,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银行客服又打来电话称,由于小卢的操作失误,导致银行卡被冻结,现在需要再用别人的卡往这张卡里再存一笔钱才能进一步操作。骗子意犹未尽,居然还想继续骗下去!小卢突然醒悟过来,她知道自己被骗了。

小卢一时间手足无措,冷静后,她拨打了110。通过莆田110指挥中心,她的账户被紧急冻结,防止余额继续被卷走。目前,案件正在深挖中。

反诈骗中心成立至今帮挽回损失数十万

帮助小卢紧急冻结的指令,来自于莆田市反诈骗中心。

以前,遇到市民遭遇电信网络诈骗,110接到电话报警后,一般只能通知辖区派出所出警受理,而后进一步调查。如此往往错过了紧急止付或冻结的黄金时间。

今年4月21日,莆田市反诈骗中心正式成立。110指挥情报中心设立了反诈骗接警和反诈骗派警专席,实行专职联络员专线电话工作机制,负责受理电信网络诈骗警情、案件,开展防骗咨询、紧急止付、快速冻结涉案账户,及时关停关闭涉案电话号码等。

据悉,反诈骗中心成立至今,已经成功冻结止付10余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数十万元。

电信网络诈骗危害巨大。受害者往往一被骗,动辄大量积蓄,有些甚至瞬间倾家荡产。其实电信网络诈骗完全可以防范,只要多留心眼,不贪小便宜,遇到与钱财有关的信息、电话通知等,一定要加以核实。总之,做到不信不理不汇款,就不会上当受骗。

如果发现不幸受骗,一定要第一时间拨打110!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4-2535366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