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部门动态> 莆田扶贫网> 最新新闻 > 正文 |
在全市上下吹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声中,涵江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和市委的部署,积极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经过精准识别,截至目前,全区建档立卡确认的贫困户为1270户3040人,其中一般贫困户322户1017人,低保贫困户848户1923人,五保贫困户99户99人。 涵江区已经明确脱贫目标:按照省、市要求,全区现行国定、省定扶贫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住房安全、基本医疗和义务教育有保障;14个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涵江区平均水平80%以上,村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区平均水平。 找准“穷根”,才能开好“药方”,靶向治疗。 ■转移就业 加快脱贫步伐 今年5月,庄边镇萍湖村贫困户陈清香的儿子陈欣来到莆田涵江大地驾校,免费参加培训。培训费每人1.8万元,政府补助5000元,其余的1.3万元由市公交集团垫付。 “如果学一门技术,找一份固定工作,就能有稳定的收入,家里的状况就会逐步好转。”这不仅是陈欣一家的期待,也是许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的期盼。 在庄边镇,与陈欣一样获得免费培训的贫困人员共有2名,还有一位贫困户获得在公交集团当厨师的机会。庄边镇一位干部介绍,学员参加培训期间,公交集团每天给予每人生活补助40元;取得A3驾驶证后一年实习期间,公交集团将为学员提供安保、导乘、安全员岗位,每月3000元;实习期满后,公交集团将与帮扶对象签订劳动合同并安排上岗,待遇每月不低于6000元。 6月17日,在三江口镇鳌山村,两位保洁人员正在忙碌,她们都是村里的贫困人员。三江口镇党委书记李黎阳说,三江口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优先安排在镇里当网格员、联防队员、保洁员等,50岁以下、初中以上学历的人员,还能优先担任社会保障员,每个月能有1000多元的收入。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涵江区将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纳入“就业创业证”登记范围,提供“一户一培训、一户一就业”等优惠政策和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增强就业技能,增加务工收入。 针对贫困家庭劳动力,还举办系列专场招聘,引导用工企业优先招收贫困家庭劳动力,鼓励并支持用人企业、华侨职业中专学校和培训机构在贫困地区开展订单定向培训,对于用人单位和企业招收建档立卡和持有“就业创业证”的贫困人口,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实际聘用一年以上的,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及其他优惠扶持。 此外,对有培训要求和创业意愿的贫困人口,开展“一对一”创业指导和跟踪服务,符合规定的给予技能培训费用减免和创业资助。每年从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中单列一定比例岗位,对贫困家庭子女进行定向公开招聘。 ■发挥优势 发展特色产业 6月16日,在萩芦镇利东村,近100亩的大草寇绿油油一片,花期将过,7月份大草寇就将结果了。陪同采访的萩芦镇干部介绍,大草寇别名土砂仁、假砂仁,开的花采下来可以当香料,果实熟时采摘,晒干或低温烘干能药用,燥温祛寒,健脾暖胃。近年来,镇里引导贫困户种植大草寇,每户年收入能达到2-3万元。 除了大草寇,萩芦镇优越的空气和水质,适合果树的种植。镇里扶持50多户贫困户种枇杷和龙眼,镇农技站给予种植技术免费培训,教他们嫁接优良品种的新技术,淘汰落后的技术,同时给予每户3000元的资金扶持,用于买生产资料。通过技术上的更新,每户果农一年种植1-2亩果树,年收入可增加万元。 庄边佳盛育林有限公司是一个规模化、标准化农业产业园,不仅盘活了土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也成为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好帮手。苗园负责人郑锋林告诉记者,苗园种有红叶石楠、桂花树、樟树等十几种花卉苗木,主要销往省内,用于市政道路及小区绿化,每年预计可收入300万元。项目还开拓了当地不少村民的“赚钱之路”,成为产业工人的他们不仅有租金收,还有稳定的工资。 炎夏来临,大洋乡的乡村旅游又迎来了旺季。6月18日,正值周末,笛韵森林人家门口停满了车辆,不少市民选择自驾而来,到这里呼吸新鲜空气,观赏美丽景色,品尝农家风味。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餐饮市场繁荣和特色农产品的热销,不仅增加了贫困人员的就业岗位,还促进了经济创收。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涵江区制定统筹使用涉农扶农资金的政策,重点支持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手工业、电子商务等,通过发展“一村一品”,建设一批贫困户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并坚持二、三产齐动,结合历史文化村落、幸福家园试点村、美丽乡村建设等,大力支持贫困户发展“农家乐”“水乡渔村”“森林人家”等乡村旅游业。 发展特色产业,才能壮大集体经济,加快脱贫步伐。记者了解到,涵江区立足贫困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域特点做好分类指导,积极创新农村集体经营模式。重点推广特色产业、土地流转经营、租赁经营、服务创收、村庄整体托管经营、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等六种带动增收模式。 此外,还充分利用我市作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优势,推动农业和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加大贫困村农产品的营销支持力度。贫困家庭开设网店,涵江区还给予网络资费补助、小额信贷等支持。 ■低保兜底 政策叠加扶持 多种有利政策的叠加,让扶贫工作精准发力。 近日,三江口镇鲸山村的贫困户老陈拿到了3163元,这是他今年的低保费。 精准滴灌,为贫困人员兜底。涵江区将无法通过开发性扶贫措施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给予兜底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建立城乡低保和扶贫开发数据互通共享信息平台,实现动态监测、工作机制有效衔接。对家庭经济状况发生变化的及时办理增发、减发或停发手续,做到救助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常态化。 同时,该区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医疗救助对象范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给予全额资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对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倾斜。 2016年医疗救助对象的筹集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00元。全面实施基本医疗救助费用“一站式”结算服务。实行重特大疾病优惠补偿,当年度发生的住院合规医疗费用,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偿后,剩余自付部分超过2万元的合规医疗费用按照100%给予补偿,封顶20万元,当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重特大疾病住院合并封顶65万元。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临时救助资金以当地户籍人口为基数,按每人每年7元由区财政筹集。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教育扶贫,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涵江区教育经费重点向老少边等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倾斜,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学生,除义务教育外,学前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也要免除学杂费,高校毕业的要提供就业保障,坚决不让贫困户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考上高校的子女,优先列入高校贫困生助学金资助范畴,并由区财政统筹给予每人每年5000元的就学补助。并注重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加大教育扶贫结对帮扶力度,加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建设,将更多农村学校并入教育集团,促进教育均衡。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中小学教师“省培计划”重点向农村学校倾斜。 此外,今年涵江区还出台政策,加大老少边地区、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2016年每亩提高到21元,优先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为生态保护人员,增加贫困人口保护生态和治理水土流失的劳动报酬。完善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区贫困户生活燃料给予补助。 多措并举,找准“穷根”,涵江区精准发力,逐梦小康别贫困,一路攻坚一路情。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