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莆田笏石一小孩吃龙眼被卡喉致死 不懂自救建议立即送医

2016-08-17 21:51  李妙珠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莆田8月17日讯(本网记者 李妙珠)“听说我们这里有一个五岁的小孩吃龙眼时被卡住死了,听了让人心疼。现场大家也试了倒立等各种办法救孩子,并送去笏石镇卫生院,最终还是没有抢救过来。”8月16日下午,有网友向东南网“网络求真”栏目反映,称莆田笏石镇一5岁小孩吞食龙眼被卡住致死,不知是否属实。

莆田笏石镇卫生院医务科科长董先生告诉东南网记者,8月16日上午9时12分许,医院确实急诊了一位来自西徐村吞食龙眼被卡住的小孩,年龄五六岁。“经医生初步诊断,小孩被龙眼卡住支气管,窒息而亡。但并非经医生抢救无效死亡。”董科长说,医生第一时间接诊,但医生检查时小孩已被龙眼卡住了半小时,且全身皮肤已经发干,经查心跳和呼吸停止,已完全无生命体征。

对于家长之前尝试的各种救小孩的方法,董科长表示,小孩子身体器官一般尚未发育完整,一旦发现被食物卡喉,若家长没掌握科学的自救方法,还是建议第一时间将小孩送医抢救。

相关新闻:

龙眼卡喉母亲惊慌大哭 莆田5岁女娃不幸身亡

海姆立克急救法婴儿版

海姆立克急救法婴儿版

4

东南网8月18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晋 李伟强)8月16日上午,莆田秀屿区笏石一名5岁小女孩,吃龙眼时气管被卡住。其母亲惊慌失措,错过最佳抢救时机,小女孩不幸身亡。对于小孩吃东西被噎,医生表示,应立即拨打120求救,其间孩子若完全无法呼吸,家长可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

超6分钟 将很难救回来

日前,网友爆料,莆田秀屿区笏石卫生院门口,一名小女孩吃龙眼时气管被卡住,其母亲在一旁不停地哭泣。一名摩的司机见状,将小女孩送往秀屿医院抢救,但因拖延时间较长,耽误了最佳抢救时机,小女孩不幸身亡。

昨日,记者通过笏石卫生院和秀屿医院了解到,当天确实发生了这样一起事件,小女孩家住笏石镇西徐村,吃龙眼时,喉咙不慎被卡住,导致惨剧发生。

海都记者咨询了莆田市多家医院急诊科。对于小孩吃龙眼被噎等情况,急诊科医师表示,一旦孩子被噎住,数分钟就可能死亡,大人除了呼叫救护车及时送医外,也一定要先积极自救。在抢救中,如果超过6分钟,孩子很难救回来,即便救回来,也很有可能已经有了脑损伤。

被噎住后 别再吞咽喝醋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医师告诉记者,一些家长遇到小孩喉咙被卡住,会采用吞咽、拍背和喝醋的方式进行急救,但这样的做法容易加重病情。

该医师介绍,如果小孩的气管并未完全被堵死,孩子仍有呼吸的话可能会猛烈咳嗽,这种情况下家长应安抚孩子,并保持孩子身体平稳,在气管中的异物尽量不被移动的情况下立即送医。

如果气管已被堵死,孩子完全无法呼吸时,家长可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针对大点的孩子和成人,具体步骤是:站在患者身后,患者稍向前倾;双臂环绕患者,一手握拳,另一手包住拳头,置于胃上方、胸腔中部;双臂用力收紧,瞬间往内往上挤按,连续多次。

针对3岁以下小孩,具体方法是:先将孩子趴着放置于家长腿上,头部用小指及拇指固定,另一只手拍打背部5次,之后翻转过来平躺于另一条大腿,两只手指按压心窝5次,之后再次翻转,趴放于腿上拍打,如此数次直到异物被拍出。

医师们建议,3岁以下孩子最好不吃坚果,要远离硬币、纽扣等细小物件。此外,大人千万不要在孩子吃东西时故意逗乐孩子,也不要在孩子哭闹时强行给孩子喂食。

链接

吃这些要小心

果冻:老人和小孩吞食果冻容易发生意外,如果实在馋,请先将果冻弄碎。

麻花、糖果:容易噎住,真的想吃,请先切成丁状。

鱿鱼丝、牛肉干:纤维太长,韧性强,又硬。

花生酱:黏稠度过高,不适合老人和小孩吞食。

坚果类:体积小,有时老人、小孩来不及咀嚼就吞下,容易噎住。

樱桃、龙眼、葡萄等:里面的核容易噎人,建议去核再吃。

芹菜、豆芽:纤维丰富,不好咀嚼。

大肉块:不容易咬烂,强吞容易噎到。

长面:太长不容易吞食,建议弄断再吃。

多刺的鱼:老人孩子容易被刺到。

“网络求真”栏目

网络是一个无边无际的世界,充斥着各种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信息和声音,让网友们难辨真伪。

今年,莆田市委文明办在全市开展“网络求真”志愿服务活动,莆田市“网络求真”志愿服务队伍同时成立。“网络求真”志愿服务站设在东南网莆田站,负责日常志愿服务活动的联络、协调、培训等,同时配合东南网莆田频道开辟“网络求真”专栏,及时发布真实的权威的信息,传播网络正能量。

针对网络上诸多未经证实的关于莆田的信息,欢迎网友们第一时间将相关网络信息通过以下途径提供给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事情真相。

1.关注“莆田东南网”(ptfjsen)微信公众号,进入“网络求真”栏目留言。

2.致电东南网新闻热线:0594-2535366反映。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4-2535366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