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 正文

喝酒开车,成本有多高?

2016-08-26 12:03   来源:  责任编辑:莆田站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交警部门查酒驾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格。有些习惯酒后驾驶或者因工作、生意应酬经常酒后驾驶的朋友存在侥幸心理,和交警打起游击战。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涵江交警提醒您,请驾驶员不要酒后开车,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以身试法。酒后驾驶机动车一旦被认定,当事人将为其违法、犯罪行为付出极高或者说惨重的代价,在承担一系列法律责任的同时,附带的不利后果和负面影响也足以对当事人造成重大影响。在这里,涵江交警结合法律账、经济账、政治账、家庭账、社会账为您算一算酒驾后的可能成本,希望您看了以后能自觉拒绝酒驾。 

刑事责任——数月没有人身自由

醉酒驾驶机动车可被判处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拘役,并处罚金;如果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根据相关规定,只要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就可依照处罚较重的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行政责任——暂扣或吊销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将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如果是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经济损失——酒后保险公司不包赔

如果因酒后驾驶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例如,以城镇户口为例,造成一人死亡的,按照福建省现行标准,死亡赔偿金就达665500元,丧葬费为27117.5元,如果死者还有被扶养人,被扶养人生活费最高为459000元,仅此三项赔偿数额就达近116万元。同时,根据规定,饮酒后保险公司不负赔偿责任。

另外,根据相关规定,职工因醉酒导致本人在工作中伤亡的,不认定为工伤,不能享受国家有关工伤保障。

公职损失——一旦被查“饭碗”不保

因“醉驾”被判处刑事处罚,对于想考取公务员的人员,根据规定,将失去考取公务员的资格,对于已经担任公务员的人员,根据规定,将面临被开除的处分。

对申请担任律师的人员,根据规定,如故意犯罪被判处刑事处罚,将不予颁发律师执业证书;对已经担任律师的人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吊销其律师执业证书。对申请担任公证员的人员,不得担任公证员。对已经担任公证员的人员,应当吊销公证员执业证书。不得担任新闻记者,根据规定,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不发新闻记者证。

失业危机——面临失业或就业难

根据规定,除了被判处五年以下的未成年人外,其他依法受到刑事处罚的人,在就业时,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而“醉驾”被判处刑事处罚的人,也不例外,应当履行报告义务。一般单位在招聘人员时,发现应聘人员受过刑事处罚,同等条件下倾向性地作负面考虑,将会大大增加其就业失败机会。

同时,根据规定,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免除提前30日书面通知义务,而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且不用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由此可见,劳动者一旦“醉驾”被判处刑事处罚,将面临失业的危险。

社会影响——受刑罚者不得征集服现役

根据国家有关入党程序相关规定,对因刑事犯罪而被判过刑的人要求入党,要从严掌握。党员如因“酒驾”被判处刑事处罚,将面临开除党籍处分。根据规定,党员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主刑(含宣告缓刑)的,应当开除党籍;因饮酒后交通肇事过失犯罪被判处三年以下(含三年)有期徒刑或者被判处管制、拘役的,一般应当开除党籍。

同时,根据规定,曾受到刑事处罚的公民,不得征集服现役。可见,因“酒驾”被判处刑事处罚的,将失去当兵入伍的机会。

家庭后果——违法犯罪波及家庭关系

酒驾违法犯罪行为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全家将为其承受巨大的心理负担,留下阴影,严重者家庭破裂、妻离子散,这将对每个家庭成员特别是未成年孩子造成严重不利影响。同时,在办理移民、出国签证、留学等事宜时也会受到影响,一些国家对于有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往往都会拒绝办理签证。

看完交警精打细算出的这些违法代价,喝酒后开车,您支付得起吗?希望广大驾驶员朋友珍爱生命,远离酒驾。安全,是回家最近的路。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4-2535366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