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日报看莆田 > 正文

莆田选手获得中国语文朗读评选最好成绩:别了,地瓜腔!

2016-08-29 12:10  卞军凯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8月2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卞军凯)由于普通话不够标准,莆田长期戴着“地瓜腔重灾区”的帽子。近几年,随着热爱普通话朗诵艺术的人群越来越多、氛围越来越浓,莆田奋起直追,许多小学员在国内朗诵大赛上频频获奖,特别是在8月中旬举办的“2016中国语文朗读评选”活动中,莆田赛区选手获得了全国最好的成绩,一举甩掉了“地瓜腔”的帽子,让省内外选手们刮目相看。

全国朗诵大赛上,莆田小选手惊艳亮相

“经过一天的冠军总决赛争夺,莆田小选手3人夺得全国特等奖,9人获得全国一等奖,无论是特等奖还是一等奖,莆田赛区的孩子都是全国各赛区最多的……谁说莆田是地瓜腔重灾区?这场次比赛,让全国各赛区记住了莆田……”8月13日,带领17位莆田学生进京参加朗诵大赛的指导老师袁辛平,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发表了一篇长长的赛后感言。

孩子们捧回的一张张奖状,让袁辛平有足够的底气呐喊出声。在这次由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朗读网联合主办的“2016中国语文朗读评选”活动中,莆田选手在最后的冠军争夺战拿到了3个特等奖、9个一等奖,分别占各自奖次选手人数的十分之一,无论特等奖还是一等奖,在全国各赛区都是最多的。

然而,把时间拨回十几年前,莆田的学生还很难有这样的成绩。一位10多年前曾经进京参赛的朗诵爱好者回忆说,当时无论在省城还是北京,来自莆田的选手都遭遇了歧视,尽管她最后捧得了奖杯,但那种异样的眼光令人一直难以释怀。社会上对朗诵的认知也十分匮乏,2009年,莆田市出现了首家朗诵艺术专业化培训机构——金话筒,可第一次招生时却只有3个孩子报名。

如今,朗诵在莆田的境遇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培训机构金话筒为例,现在每个学期招收一期,期期爆满,每期报名的孩子都有300多人。

惊艳的背后,是追求朗诵艺术的浓厚氛围

孩子们高高兴兴地从北京凯旋,让61岁的苏冠勇兴奋不已。作为莆田市朗诵协会会长,他认为,小选手们能取得如此上佳的成绩,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好成绩的背后是莆田社会对朗诵艺术越来越热情的追求。

几位会员告诉记者,在“地瓜腔重灾区”之所以有这么多朗诵爱好者,与莆田市作为文献名邦的文化底蕴有很大关系。莆田历史上涌现出刘克庄等许多著名诗人,如今也有“云里风文学奖”等注重培育本土文学创作的举动,而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恰恰是朗诵艺术的基础,所以当普通话渐渐成为大街小巷的常用语言后,朗诵艺术自然而然地在莆田厚积薄发,并且渐渐形成了越来越浓厚的氛围。

不断出现的培训机构,也是氛围日益浓厚的一大注脚。目前,除了金话筒,莆田又新增了小喇叭、小雨点两家专业的朗诵培训机构,还有3家艺术培训机构开设了朗诵课程。公益培训方面,莆田市朗诵协会计划与群艺馆合作,开办朗诵艺术公益培训班。

用现代朗诵艺术,传承方言的文化魅力

一面是普通话朗诵艺术在社会上越来越受欢迎,一面是莆仙方言在下一代遇到传承难题,两者会不会产生矛盾?是否存在着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

许多朗诵爱好者认为,两者并不是“有你无我”的矛盾,反而是对诗歌、古代文学等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承。民俗专家介绍说,莆仙话分为朗读书面语言用的文读和日常交流用的白读两种形式,白读在生活中天天使用,真正面临传承难题的是文读,特别是“莆仙话诗歌吟诵”等难度较大的文读,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现代朗诵艺术,和文读一样,传承着诗歌、文学。”苏冠勇介绍说,莆田市朗诵协会从筹备以来,已经组织了几次诵读活动,内容都是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

更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朗诵爱好者在与诗歌“亲密接触”后,更萌生了学习文读和传统诗歌吟诵的念头,自觉成为传承者。莆田市朗诵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欧争青就是其中之一。从2014年开始,她向老艺人拜师,学习诗歌吟诵,目前还在“潜心修炼”阶段。“朗诵是我一生所爱,我不仅要在现代朗诵艺术上再下功夫,也想了解古诗歌吟诵的独特魅力,为方言的传承做一点努力。”欧争青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4-2535366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