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莆田“探访感动”:与乡村木偶剧团零距离接触

2016-09-22 09:26  林双华 陈国峰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最后两名演员自驾摩托车在夜色中回家

一边传承古老文化,一边为营生而奋斗

2006年5月,莆仙戏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木偶戏是莆仙戏的“戏兄”,历史比莆仙戏更悠久,但目前只是市级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国良建议,政府应该加强对木偶戏的传承和保护,多出台政策关心木偶戏。他个人也很愿意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莆仙木偶戏的发展作出应有的奉献。他的两个子女,大女儿初中毕业,已经在他的剧团演了八年。小儿子,还在念职业院校,平时放假时,都会到剧团帮忙,有时也会上台学做木偶戏。因为这份深远的情缘,陈国良说,他全家注定要与木偶结下深深的缘份。

在木偶戏剧团,许多人是从莆仙戏民间剧团过来的,有的人在莆仙戏剧团和木偶剧团之间跑片,兼顾着。忠良木偶剧团的陈国华,以前是赫赫有名的莆仙戏一团的演员,后来感觉木偶戏表演也一样有前途,就跳槽回老家的忠良剧团,开始改行做木偶戏。在后台,他笛子、琐呐都会,人员不足或其他人临时有事,他就上台表演操作木偶,连演边唱,声情并茂,与剧团的同事一样的表演自如。

夜里9点半了,他们的木偶戏演出终于结束了。大家自己动手,拆卸舞台,整理道具,装箱装车。之后,一行人开小车的开小车,开摩托的开摩托,在一片喧闹声和鞭炮声中,纷纷告别了主人,往十多里外的平海老家整装出发。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将准时出现在石城村,开始新一天的演出。旧历八月,是一年中最繁忙的演出旺季,他们要为这个旺季而努力。毕竟,孩子读书、老人看病、亲戚家事、旧屋改造、子女成家等等,太多的地方都需要用钱。他们要用双手的劳动,一边传承古老的文化,一边为家庭营生而默默奋斗。

【作者简介】

林双华,男,莆田市政府机关干部,资深媒体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陈国峰,男,人民日报客户端莆田发布特约记者,自由撰稿人。曾多次获评莆田新闻网“十佳通讯员”、“优秀特约记者”。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