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部门动态> 莆田检验检疫局 > 正文 |
东南网莆田10月21日讯(通讯员 黎明华)陈国华同志,1976年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成为海军航空兵部队一名戎装素裹的军人。十七年艰苦环境的磨炼和摔打,使他由一名普通的农家子弟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军官。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993年9月,陈国华成为一名检验检疫人,这一干就是23年。 成功没有捷径,除了努力、奋斗,别无他途。在检验检疫这一完全陌生的领域,陈国华要想完成从一名优秀军人到优秀国检干部的华丽蜕变,必须比通常人付出更多。刚开始,他面对进出口包装检验方面的专业知识是一头雾水。为了让自己尽快掌握和熟悉业务,他二话没说打起背包驻厂三个多月,走上生产线与包装厂员工同吃同住同工作,并虚心求教于工厂骨干,一门心思全部扑在业务学习上。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年时间,他就成为了出口商品包装检验方面的行家里手。他可以一口气说出120余家经其手帮扶做大做强的出口包装企业。 有一分光,发一分热。2000年,他先后轮岗到鞋类检验、进口设备检验等多个岗位工作,同样还是激情似火,干劲十足,在检验检疫岗位上兢兢业业检验超过2万批进出口商品及其包装,从未出过一起差错,受到企业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每一次站在十字路口,他依旧如我,悄然嬗变。2011年,莆田一家企业要从欧洲进口一套价值为1000多万元的设备。为确保企业如期投产,他从制定检验监管工作方案到提出针对性的专项服务措施,从国外进口到检验鉴定、安装调试,他从单位到企业一条线无数次来回奔波,前前后后耗时三个多月,使该设备很快投入生产使用。由于长时间的奔波劳累,作息时间和饮食没有规律,他为此还落下胃痛的毛病。 这些年来,他还坚守在精神高地上。在检验鉴定过程中,针对设备核心零部件加工精度不够、设备屏幕不达标等问题,他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认真调查取证,积极帮助企业进行索赔,共为企业挽回数百万元的巨额经济损失,但从未收过一分钱。 已经进入退休倒计时的年龄了,但他仍未停下工作的脚步,依然一心扑在工作上。在秀屿办事处负责后勤工作期间,他从不计较苦和累,疏通管道和修理门窗这种脏活、累活,总是不厌其烦“独包大揽”,因此年轻的同志都称陈国华为“拼命三郎”。 每次别人问他为何这么“拼命”?他总是笑呵呵地回答:“这么多年我早就习惯了,我多干一点,别人就少干一点。再说,请师傅来做,不如自己做,还省钱。” 唯其艰难,才更显勇毅;唯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四十载光阴,见证了一位军人、一位共产党员平凡却勇敢的坚守的故事。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