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日报看莆田 > 正文

莆田市城厢区设立全市首个环卫工人关爱互助协会

2016-11-15 08:40  吴恩儿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11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恩儿 通讯员 曾龙挺 易振环)11月4日,经过5天治疗后,莆田市城厢区龙桥街道环卫工人罗才明从武警8710部队医院办理了出院手续。10月31日晚上,罗才明在作业时,不慎被毒蛇咬伤。他住院后,城厢区环卫工人关爱互助协会前往医院看望,并送上500元慰问金。

与罗才明一样,该区不少环卫工人都享受到“娘家”——莆田市城厢区环卫工人关爱互助协会的关爱。

2014年10月25日,城厢区环卫工人关爱互助协会成立。这是莆田市首个专门为环卫工人提供关爱互助的协会。协会成立后,城厢区逐渐形成了关爱、理解、支持、尊重环卫工人和环卫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协会的穿针引线下,城厢区各部门、各界人士也对“城市美容师”这一群体投入了更多关怀,送温暖活动越来越多。

立机制,让关爱常态化

“感谢城厢区环卫工人关爱互助协会!感谢法院为我讨回公道!在城厢区当环卫工,我感觉很踏实。”9月4日,环卫工黄阿婆获赔后,感激地说。

原来,黄阿婆在清扫路面时,劝妇女肖某别乱扔垃圾,双方发生口角。随后,肖某情绪失控,对黄阿婆实施殴打,致其受伤住院。协会获悉后,第一时间报警,并联系律师为黄阿婆维权。

自2014年成立以来,城厢区环卫工人关爱互助协会得到了莆田市和城厢区总工会的高度重视,逐步建立起一系列长效机制。如定期推荐评选市区劳模、定期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建立工会医疗互助制度等;成立与公安等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并得到一些律师事务所的无偿法律援助;主动与市执法局警务室协调衔接,就环卫工人受伤害时如何协调、受理、督办等达成共识;建立定期理事会工作会议、财务报销审批流程、工人维权、相关报批备案等制度。

维权机制的建立,为环卫工提供了维权平台。目前,城厢区环卫工人关爱互助协会已帮助该区环卫工处理维权事件88起。

多沟通,让关爱精细化

“爸妈,最近天气转凉了,你们得注意添加衣服。”近日,莆田市龙桥城市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环卫工夫妇肖方喜和汪银枝接到儿子肖海亮从武汉轻工大学打来的电话,心里暖烘烘的。

今年暑期,肖海亮以理科本一线分数考上武汉轻工大学。城厢区环卫工人关爱互助协会得知后,特意安排老肖两口子放假回家一段时间。当了解到他们的家庭经济有困难时,协会还帮助他们的儿子申请了2000元金秋助学金。

据了解,城厢区环卫工人关爱互助协会以奉献社会爱心、关爱环卫工人为宗旨,不仅对因公致伤(残、亡)和有特殊困难的环卫职工及家庭提供帮扶和救助,还对有突出贡献和有特殊困难的环卫管理人员及家庭给予奖励、表彰和救助。

“今天是我们的生日,协会打电话叫我们过来领生日礼物。”在协会门口,环卫工陈丽美和肖玉兰手里各抱着一袋米和一桶花生油,眉开眼笑地说。

“我们登记了每位环卫工的生日,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情况,我们不发蛋糕,发些油和米更实用。”协会会长翁国忠说。

巧借力,让关爱大众化

11月5日,在莆田易太便利店城厢区北磨店的爱心饮水点,时不时地有身着工作服的环卫工人前来取水饮用。

为了解决环卫工休息难问题,从2015年8月起,城厢区环卫工人关爱互助协会携手莆田易太便利店,在城区荔城路、胜利路、东圳路等主次干道沿街60家易太便利连锁店设立环卫工人爱心饮水点,为辛勤劳作的环卫一线工人免费提供饮用水,让他们在工作间隙有个休息的场所。

环卫工的辛苦与贡献,大家都看在眼里,热心的市民和爱心企业也想为此做点什么,却又不知怎么做。这时候,城厢区环卫工人关爱互助协会站了出来,积极主动联系爱心商家为环卫工人献爱心。今年元宵节,莆田市区一火锅店邀请凤凰山街道的100多名环卫工免费吃了一顿热腾腾的火锅;今年7月22日,溢通环保科技(莆田)有限公司向城区1028名环卫工人送上绿豆、菊花、藿香正气水、苦瓜片等防暑降温用品;9月,莆田市城厢区医院在龙桥街道、凤凰山街道为环卫工人义诊,并送上价值2万多元的常用药品。同时,携手爱心商家,为环卫工人提供29个环卫工清凉驿站,让环卫工既可以避暑,又可以补充饮用水;今年,协会还与福建大恒工贸有限公司签订了爱心共建活动,每年获捐2万元,为期3年,用于环卫工人技能比赛奖金。

“我们区有1500多名环卫工人,他们让我们的城市变得美丽,我们也应该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城厢区环卫工人关爱互助协会会长翁国忠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