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 正文

莆田仙游:爱心老人曾德梅病倒 牵动大家的心

2016-12-05 09:1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12月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荣富 通讯员 郑志忠 游晓璐文/图)12月3日上午,获悉我省道德模范、爱心老人曾德梅被抬回家里静养治疗,仙游县委书记郑亚木、代县长吴国顺等及当地爱心慈善团体人士、受助学生,纷纷前往位于鲤城街道木兰社区的曾家看望老人(如图)。

今年86岁的曾德梅,自1990年从水利系统退休后,回到木兰社区,开始投身扶贫济困。26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仙游县18个乡镇、300多个村庄、200多所学校,行程近10万公里,在政府、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支持下,先后募集助学款3800多万元,使2万多人次贫困生受益。这位老人因此被誉为“爱心老人”“助学爷爷”,曾被评为“首届感动福建十大人物”“首届中国十大老年新闻人物”“全国关爱女孩十大新闻人物”,荣获首届“八闽慈善奖”,被国际关爱协会授予“世界关爱日形象大使”称号,201 1年获“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荣誉称号。

爱心萌动,踏上助学路

退休之后,曾德梅通过社区老人协会开始资助贫困学生,而他全身心投入助学则缘于一次偶然经历。

1999年的一天,曾德梅随县妇联的同志下乡看望贫困户。在龙华镇爱和村一座土坯房里,他见到一名衣衫褴褛、名叫黄丽琳的小姑娘。黄丽琳的父亲遭遇车祸身亡,母亲改嫁,她与年迈的祖父相依为命,到了读书年龄却无法上学。老曾的眼眶湿了,当即掏出口袋里所有的600元,与她结成帮扶对子。在随后的走访中,老曾发现当地和黄丽琳一样急需帮助的失学、辍学孩子还有很多,想全部帮扶他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此寝食难安。

“只有唤起社会力量,才能把扶贫助学的行动开展下去。”老曾试着向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介绍贫困孩子的情况,善良的人们伸出了援手。木兰社区华兰塑胶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俊钦率先结对资助6名女童。接着老曾又说动了几对夫妻,共资助了10多名女童。社区许多干部也积极响应,受助女童数量一天天在增加。

在动员资助过程中,老曾发现不少资助者都希望了解资助对象的具体情况,于是他主动到县妇联,揽下了走村入户核实贫困女童家庭条件和联系资助者的任务。就这样,一位老党员踏上漫长的全力助学之路。

夏天,他顶着炎炎烈日,戴着一顶草帽;冬天,他冒着凛冽寒风,戴着围巾,挎着一个小包。多年来,老曾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县每一个村、每一所学校。每找到一名资助对象,从了解家庭、学习情况到征求意见、拍照造册、核实反馈,要来回跑多次。老人自掏腰包坐车、拍照、做材料。有时看到一些特困人家,他心里过意不去,还带些礼品上门。他把自己的退休金全花在这上面。为了省钱,老曾在路上奔波时,饿了只买面包充饥,渴了甚至舍不得买瓶矿泉水,三餐也没有固定时间。由于贫困孩子大多住在偏远山区,徒步跋山涉水是常事,有时找不到人又错过班车,老人只好深一脚浅一脚地赶路。

有了资助对象,更要想尽办法去寻找有爱心的资助者。在老曾牵线搭桥下,许多热心人参与助学,有的人还主动找到老曾,要求资助贫困孩子。

爱心传递,汇聚正能量

曾德梅的爱心助学活动,经本报及当地媒体多次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向老曾致敬,向老曾学习!”在老曾的爱心感染下,助学队伍越来越庞大。在这支爱心涌动的队伍中,年龄最大的是103岁的林吓道老人,她捐出积攒的2000元钱,请老曾联系贫困学生。年龄最小的是5岁的陈豆豆,在母亲的引导下,拿出压岁钱资助一名贫困学生。采访老曾的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百姓故事”栏目和新华社的记者,也通过他资助了多名学生。获得雅典奥运会射箭银牌的运动员林桑,回乡探亲时听到老曾助学的故事,也通过他资助了两名学生。北京、上海等地的观众、读者,也纷纷寄钱给老曾,要求结对资助贫困学生。

在曾德梅的感召下,爱心助学成为仙游县的一大慈善品牌。仙游县4名大学生以老曾的名义设立了爱心网站,还收到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外网友的捐款;香港仙游同乡会也设立了奖学基金,资助贫困学生。老曾所在的木兰社区,设立了慈善机构,专门致力于扶贫助学,有1000多人参与行动,先后筹措善款18.3万多元。

来自浙江、在当地开眼镜店的老板包连选义卖一天,将一天营业额3221元全部用于助学;一位台商一次性拿出6万元资助10名贫困儿童;驻莆部队和武警某部官兵也加入助学行列。

“哪怕为助学奉献过瞬间的关爱,也足以让自己骄傲一生。”曾德梅的爱心得到不断传递。在仙游,涌现了海绵团、古道公益仙游站、仙游爱心帮帮团、仙游义工服务队四大民间公益组织。其中,有一支由“80后”“90后”年轻人组成的团队,他们自称“海绵团”,希望如海绵一样凝聚爱心,在社会需要时释放爱意。这群年轻人经常参与曾德梅的助学活动,在温暖别人的同时,也感受着奉献爱心的快乐。

爱心回报,社会充满爱

“明天就是新学期开学日了,还有几个贫困生需要资助。”今年8月31日,曾德梅在家忙着打电话,落实资助款项。“由于太疲劳,他上楼时不慎摔倒,人事不省,当天就被送到县医院。”老曾的儿子说。

“老人在县医院住了三个月零一天。”在曾德梅家,仙游县医院心外科主任陈金寿告诉记者,老曾住院期间,县领导前往探望,要求医院尽全力抢救。县医院成立专家治疗小组,由副院长、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张金锋任组长,神经外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血液科、呼吸内科等科室专家参与诊疗,并多次邀请省、市专家前来会诊。会诊结果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脑多发性挫裂伤并出血,硬脑膜下出血,左大脑大面积梗塞,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心房纤颤,心功能III级,肾功能异常。经组织专家抢救治疗3个月,老人病情逐渐好转,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相对稳定,但仍处于昏迷状态。12月1日,应家属要求,曾德梅老人被送回家继续休养康复治疗。

“祝好人一生平安!”得知老曾回到家里,前来看望的各界人士为他送上祝福。

县领导及当地相关部门负责人来了。县委书记郑亚木、代县长吴国顺要求医院派专人来护理,要求教育部门配好人员,继续做好助学活动。

受资助的十几名学生来了。“曾爷爷,我是林镇,我已经上大二了。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不仅获得了学校三等奖学金,还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曾爷爷,我是黄丹丹,我上大一了。昨天下午我才知道您生病了,我买了晚上7点多的动车票从泉州赶回来看您。”“曾爷爷,我是陈欢,我工作还顺利,也能帮助别人了。”

助学慈善团体的志愿者们来了。“老曾,我们是海绵团、古道公益的志愿者。”听到熟悉的这些助学团体的名字,3个多月全身无法动弹、无法开口讲话的曾德梅微微睁开了眼睛,“助学”成了唤醒他的关键词。看到这样的情景,许多志愿者不禁落泪。

“2003年,海绵团就是在老人的带领下成立的,他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真心希望他可以早日康复!”海绵团一位姓卢的志愿者道出大家的心声。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4-2535366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