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莆田开展“网络求真·寻人启事”网络公益活动 已成功寻回25人

2017-01-05 10:42  陈思华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莆田1月5日讯(本网记者 陈思华)1月1日,莆田“网络求真”栏目接到一个求助电话,电话那头求助人的语气很焦急。她说,自己的表弟已出走5天了,为了找寻他,一家人四处奔波,但仍一无所获,“表弟平常有抑郁的表现,我们非常担心他发生意外。”当天,接到该求助电话,东南网媒体志愿者第一时间向莆田警方核实并作报道。隔了一天,莆田警方来电说“泉州警方在看到报道后,于当晚就将这名小伙子送回家了”。这是“网络求真·寻人启事”栏目最近报道的一起寻人事件。据了解,自莆田“网络求真”栏目开设“寻人启事”子栏目以来,已成功帮忙寻回25人,最快的10分钟即找回。

“网络求真”志愿服务活动由莆田市委文明办、市志愿者协会和东南网莆田站等共同发起,现有六百余名志愿者。活动开展以来,通过线上信息收集,线下协同求证,及时澄清处理如“人贩子在莆田抢小孩”“国际通用报警手势”“莆田二中跳楼学生的一封信”等各种谣言及虚假信息百余起,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让真相“跑”在谣言“开跑”之前。

网络传播具有便捷性、速度快和范围广等特点,在帮助寻人时,同样也能发挥出巨大作用。但是,在众多的网络寻人信息中,有些自媒体平台会利用网民的善心,来达到借势营销牟利的目的。去年11月,莆田就发生过一起自媒体篡改寻人启事部分内容,以骗取网友善心转发的事件,莆田“网络求真”栏目也第一时间进行了辟谣。

2016年7月份,为了能够既核实鉴别网络寻人信息的真假,又能帮助走失者家人尽快找到人,“网络求真”志愿服务活动在抵制打击网络谣言的基础上,特地开展了“寻人启事”网络公益活动。该活动由莆田市委文明办、市志愿者协会、东南网莆田站以及莆田市公安局110指挥情报中心联办。

当“网络求真”志愿者发现有寻人信息后,上报至志愿服务队联络群,东南网媒体志愿者第一时间向走失者家属及警方等多方采访了解,经核实后将真实的寻人信息发布在“网络求真·寻人启事”栏目和莆田东南网微信公众号,“网络求真”志愿者会及时通过个人的微信、微博等渠道加以转发,市志愿者协会及各有关文明单位等也会跟进通过中国文明网·莆田、文明莆田微信公众号、单位官网等平台进行发布,最大程度地帮助求助者尽快寻回家人。

据统计,截至目前,“网络求真·寻人启事”栏目已成功帮忙寻回25人,最快的10分钟找回走失者。2016年10月29日晚,莆田荔城区镇海派出所发布一则“寻人启事”,寻找一名走失老人。10分钟后,经东南网媒体志愿者以及其他文明单位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即发现该老人在仙游鲤南派出所安置。当晚,家属便赶到了鲤南派出所将老人接回了家。

一个人的走失,着急的不仅仅是他的家人,还牵动着热心市民和网友的心;一则寻人的消息,转发的不仅仅是一篇报道,还传递着每个人的一份爱心。“希望这个寻人公益活动,能帮助更多走失的人走上回家的路。”“网络求真·寻人启事”栏目组负责人表示。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