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莆田:办理车贷发现个人征信不良 因5年前丢失的身份证

2017-01-17 09:57  王志铭 黄凯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吴先生送锦旗感谢西天尾派出所快速破案

东南网莆田1月17日讯(通讯员 王志铭 黄凯)办理车贷时发现征信不良记录,多番查询后竟发现名下有多笔逾期贷款和实名制手机卡,来自安微的吴先生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发现原来是5年前丢失的一张二代身份证被他人冒用了。小伙偶然捡拾他人身份证,发现失主照片与自己长相十分相似,利益熏心,竟冒用他人身份接连办理银行卡、网络贷款、手机卡等,最终受到法律严惩。

办理车贷,发现征信不良记录

去年12月份,安徽枞阳的吴先生准备办理购车贷款,在银行查询征信信息时发现,自己名下多出一笔来自哈尔滨某商业银行额度为4160元的贷款,该笔款项已处于逾期状态。吴先生左思右想,都记不起本人曾办理过这一笔贷款。

经过查询发现,该笔款项是通过深圳一家金融服务公司莆田分公司发放的。在查询未果后,吴先生赶到莆田进一步查询银行开户等信息时,竟又发现登记在其名下的还有一张某银行的储蓄卡,并在某网贷平台上又有一笔5000元的网络贷款,且逾期后现在需要还款10823元。震惊之余,吴先生还查询到,以其身份办理的实名制手机卡和开设的宽带账户。

1月11日,吴先生向荔城区西天尾派出所报案。

梳理排查,警方最终锁定嫌疑人

据吴先生介绍,2012年春节期间,自己在江苏苏州丢失过一次二代身份证,想不到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西天尾派出所在接到吴先生报案之后,梳理了吴先生提供的各种线索,并调取了相关的银行系统信息。经过比对发现,在去年的4月份,登记为吴先生名下的银行卡曾有荔城区西天尾镇某鞋厂的工资入账记录。民警随即赶到该鞋厂调查取证。根据厂方提供的资料显示,该人用吴先生的身份证办理了入职手续,并办理了银行卡作为工资卡,无奈该人在去年3月入职后,8月份已离职。

民警在进一步梳理其他线索时,发现该人还冒用吴先生身份开设了宽带账户,用户地点显示为涵江区三江口镇一民宅。11日21时许,在蹲点守候3个小时后,民警将嫌疑人李某抓获归案。

犯罪嫌疑人李某指认捡拾身份证地点

偶然捡拾,冒用办理网贷供挥霍

经审讯,犯罪嫌疑人李某很快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2016年3月期间,李某到西天尾镇一鞋厂应聘时,在该工厂空置的员工宿舍里内捡拾到吴先生的二代身份证。看到二代证上吴先生的照片与自己长相十分相似,想到自己此时并未满18周岁,入职时恐不顺利,李某便产生了冒用吴先生身份的念头。成功入职后,李某又用吴先生的身份证办理了银行卡作为该厂的工资卡使用。

去年6月份,因为身上没钱,李某动起了冒用吴先生身份办理网络贷款的歪脑筋。4个月间,李某先后在多个网络贷款平台办理9160元的贷款,用于自己平时的开销和购买电子产品。从工厂离职三个月后,李某继续冒用吴先生的身份办理了实名制手机卡和开设宽带账户。直至被警方抓获前,李某还冒用吴先生的身份信息实名注册登记了支付宝账户、微信账号等行为。

1月12日,犯罪嫌疑人李某因涉嫌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被荔城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之中。

挂失招领,二代证使用安全升级

荔城警方介绍,在公安部的统一部署下,自去年7月1日起,居民身份证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系统已上线运行。公民居民身份证丢失、被盗的,可由本人持居民户口簿,就近到公安机关户政办事大厅、派出所户籍窗口申报证件挂失。

经民警核实后,登陆“全国居民身份证挂失申报系统”查询有无捡拾记录,没有捡拾记录的,将做“挂失登记”,并开具相关挂失回执。已做“挂失登记”的二代证,如在与公安联网核查的用证社会部门中使用将失效。居民身份证挂失人找回证件的,由本人持居民身份证提出解除挂失申请,并按相关规定程序解除挂失。从荔城警方户政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自系统上线以来,荔城辖区共受理挂失登记4045张(次)、接受丢失捡拾1张(次)。

经了解,目前各地公安机关户政窗口、派出所户籍窗口均设立了居民身份证丢失招领点,接收保管群众捡拾送交的证件。同时为切实保障军人合法群益,便利广大官兵工作、生活,现役军人和人民武装警察居民身份证的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工作,参照居民身份证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工作流程开展。

警方提醒:

捡拾他人身份证件应及时送交公安机关,冒用将受到处罚

荔城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居民身份证丢失或被盗时,应及时到公安机关办理“挂失登记”,以免被他人冒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市民在捡拾他人身份证时,应及时送交公安机关,冒用他人身份证的,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有关规定,将受到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10日以下行政拘留并没收违法所得,涉嫌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4-2535366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