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 正文 |
祥应庙有一千多年历史,属于市级文保单位 东南网4月19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林养东 文/图)位于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溪白村的祥应庙,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属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在前些年的开发建设中,祥应庙的多个附属文物被毁,如今除了圣母桥经过重建,白杜宋井、宋杜漈堂、龟湖山等均先后被毁。村里老人还担心,主庙会在今后的开发建设中受损。 主庙庄严古朴,供奉的也是海神 昨日,记者来到西天尾镇溪白村,祥应庙位于一处空旷的工地上,主庙坐北朝南,占地上千平方米,由砖埕、正殿组成,庄严古朴。主庙两侧有一个凉亭,还有一处刚建不久的铁皮房,但周边原有的一些老建筑已被拆除。 村中老人介绍,主庙里原本还有一块“祥应庙记”碑,创立于南宋绍兴八年,现安置在三清殿。据记载,1943年,邑人宋湖民等在进行碑刻拓片普查中,发现祥应庙已荒废,就将之移嵌于城内元妙观旁原莆田民众艺术社的墙壁上。1961年,“祥应庙记”碑被省政府公布为首批省级文保单位。 文保专家告诉记者,祥应庙原是莆田民间奉祀的一座小庙,后因聚居在庙左右的方姓族人科第竞发,以为是神灵所赐,于是屡加扩建,并奏请敕颁庙额,赐封侯爵。祥应庙香火旺盛的另一个原因,则是跟海上贸易有直接关系,即碑上所刻的“商人远行,莫不来祷”。莆田濒海,自古海上贸易频繁,古代航海技术水平所限,人们对海上天气变化不能完全掌握,在与大海搏斗时,把生命安全寄托于神灵,于是诞生了祥应庙的“显惠侯”这样的海神。 周边地产开发,附属文物接连被毁 当地村民方先生介绍,祥应庙附属文物包括白杜宋井、宋杜漈堂、圣母桥、龟湖山和万卷楼遗址。但前些年,祥应庙周边被开发用于建安置房,附属文物也先后被毁。方先生说,圣母桥是仅剩的附属文物,2015年旧桥被拆,重建在另一处,还用了一些更现代的材料。 市文管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附属文物被破坏未经任报备,属于违法行为,当地政府负有责任。今年1月份,省文物局也要求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并恢复这些附属文物。 西天尾镇政府有关负责人王先生告诉记者,该处是要建回迁的安置房,因为祥应庙的关系,已经拖了数年。“文物需要保护,但安置房的建设也关乎民生。”王先生说,村里老人担心安置房建得距离主庙太近,一直阻挠施工。镇政府已经提出了多个方案,此前因多种原因被毁的附属文物,镇政府已承诺一定会恢复。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