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正文

莫让“强行乞讨”绑架公众的爱心

2017-05-03 10:38  张瀚文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莆田站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4月27日,沈阳地铁开展地铁不文明专项整治行动,联合地铁公安对一二号线列车及沿线车站上出现的无票乘车、乞讨等不文明行为进行清理整治。对于地铁内出现的乞讨现象,“铁丝们”都很反感并普遍关注。(4月29日 沈阳晚报)

乞讨者在我们的印象中,始终属于弱势群体,他们绝大多数穷困潦倒、无家可归,个人生活无法保障,才勉强以乞讨度日,乞讨行为实属无奈之举,社会各界对乞讨者保持同情态度。然而,有些乞讨者利用社会上的道德标准博取公众爱心,强制性乞讨,一时之间遭到公众的不满和抵触。

据了解,近期沈阳地铁内出现了一批强行乞讨者,乘客不给钱乞讨者就不走的事情屡见不鲜。乞讨者表示,每天在地铁内乞讨,一天能讨要百余元,多则几百元。由此推算,有的乞讨者每月收入上万。

地铁站内乘客聚集,人员流动快,而且乘坐地铁的乘客有零钱的几率更大,这些乞讨者受到利益驱使,从中发现“商机”,用尽各种手段赚同情费。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原本不是乞讨者,而是打着乞讨的旗号做出令人不齿的投机行为。

乞讨行为本身无错,也不会遭人无端指责。而那些月收入上万的乞讨者强行乞讨,讨走的不只是钱,还绑架了众人的爱心,未免让广大群众的热心肠凉了半截。

在我们大力倡导文明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强行乞讨行为污染了社会风气,降低了公众对弱势群体的认同感和道德信任感,那些真正遭遇不幸的乞讨者也会因此受牵连,生存更加艰难。

笔者认为,有关部门急应加大力度整治强行乞讨行为;另一方面,公众也应当对乞讨行为进行理性的、客观的判断识别。

作为公民,我们倡导奉献爱心、无私帮助,最大限度地让每个角落都充满爱和温暖。社会援助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善举,不应该被居心不良的人利用。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