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正文 |
近期,城厢区《今日城厢》新媒体陆续刊登了一系列闽中游击区(马院)革命史迹文章,生动再现上世纪三十年代,常太老区人民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与国民党反动派英勇斗争的光辉历程。通过宣传普及,让更多的人铭记革命先辈的光荣历史,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此举甚好!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80多年前,中共闽中特委在失去与上级党组织联系、且没有正规红军部队参战的情况下,以漈川(今常太镇马院村)为闽中游击战争战略指挥地,以周边的金竹坑为游击队主力驻扎地、外坑为前哨,形成莆(田)仙(游)边牢不可破的铁三角游击根据地,在此持续近三年,统一领导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一支队、第二支队,与敌人展开英勇顽强而又艰苦卓绝的游击斗争,从而开创了南方八省十五块游击区中的独立一块游击区。据《常太乡老区革命斗争史》(1985年史册)记载,仅1936年一年,反动政府就对漈川、金竹坑、外坑三个基点村进行过13次的围剿,杀害地下工作者、游击队员及群众38人,逮捕252人。 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抗日战争期间,常太老区人民坚决响应党中央的抗日号召,积极投身抗日救国救亡的斗争中。1937年6月,闽中红军游击队改编为中华人民抗日救国义勇军第七路军第一纵队,1938年4月归入新四军编制,随后开赴皖南抗日前线杀敌。1982年中共莆田县委党史办资料称,吾莆红军游击队北上抗日人员中,牺牲烈士36人,其中常太籍抗日烈士占12人。 抗战至解放战争期间,常太被围剿的基点村十三个,被蹂躏的村庄五十多个。惨遭杀害的地下工作者、抗战家属一百五十多人,被捕坐牢五百多人。因抓丁、抓夫逃亡失踪二千五百多人,致一百六十八户绝户。被烧毁民房六百多间,被抢劫粮食一千多担,被毁山林四百多亩。 总之,不管是在土地革命期间,还是在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常太老区人民和广大闽中儿女一道,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撸袖实干,为打造宜居港城、建设美丽莆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红色文化,传递的是老一辈革命者的崇高品质和可贵精神,承载的是中国共产党优良的革命传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共城厢区委高度重视闽中游击区革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工作,区委宣传部联合区委党史研究室、区文联组织一批又一批的文化人,深入常太镇,寻遗址、访五老、看史料,挖掘革命文化内涵,整理创作出一系列文史作品,在福建日报、湄洲日报、莆田电视台、今日城厢等各级主流媒体刊播,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其影响必定深远。 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实现革命精神薪火相传,绝非一日之功。笔者相信,各级各部门一定会持续“给力”闽中游击区红色文化的品牌打造,不断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让老一辈的革命传统成为莆田人民奋发向上的强劲动力。(许培元)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