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东南网持续报道汇聚各方力量 万斤滞销“大干茄”卖掉了

2017-08-01 09:19  张立庆 冯川叶 江荷 陈心眉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7月31日,当地农民正在打包分装大干茄。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 摄

东南网8月1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 冯川叶 实习生 江荷 陈心眉)“大干茄一上市,原本每天销量能达1000多斤,现在只能卖200~300斤,批发价也从每公斤8元跌到了每公斤5~6元。”7月27日,武夷山五夫镇80后农民刘裕钦向媒体发出求助信息,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帮助一起卖掉1万斤库存大干茄。

几日来,东南网对此事给予持续关注,呼吁爱心人士、公益组织向他们伸出援手。目前,1万斤大干茄的销售问题已经解决。

大干茄“养在深闺无人识”

据介绍,大干茄是武夷山五夫镇大干村的特产,只能在大干村种植,是游客到五夫品尝的美食之一。正因为看到如此诱人的商机,2015年,当地村民刘裕钦联合村中5户村民,成立五夫大干茄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从村民手中流转了53亩农田,专门种植生态农产品。然而,当他们把产品推向市场时却遭遇突变——每天只能卖出200~300斤,批发价也从每公斤8元跌到了每公斤5~6元。

刘裕钦告诉记者,大干茄市场遇冷让社员们心急如焚。“前段时间,厦门七旬卖瓜老人17吨滞销香瓜一天内被好心人买光的新闻给了我们希望。”为此,刘裕钦希望借助媒体寻找出路。

7月27日,为了帮助五夫大干村的茄农减轻销售压力,东南网刊发了《1万斤“大干茄”滞销 请大家帮帮这些农民朋友》的报道,并配发评论《助农助在关键时》,呼吁爱心人士、公益组织向他们伸出援手。

报道刊发后,引起了各方的关注,福建永辉超市、厦门天虹超市、武夷山华龙超市以及龙岩、江西南昌等地的经销商纷纷联系合作社商谈相关合作事宜。

省农科院检测数据助力

对于这1万斤大干茄,不少超市、经销商在投来关注目光的同时也心有疑虑:这个仅在当地流通的特产究竟市场价值如何?能否赢得消费者的青睐?省农科院相关人士在关注到此新闻后,通过福建省农超对接产业链技术战略合作联盟向福建永辉超市推荐,同时,对大干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大干茄的蛋白质、钙、铁、硒含量均高出茄子均值。其中,钙含量高出10倍左右、铁含量高出茄子均值85倍、锌含量高出茄子均值4倍左右、硒含量高出茄子均值18倍左右。

检测结果的公布,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众多网友也表示,将尽自己所能购买部分茄子。网友廖女士表示,希望能够通过网购形式进行购买;福州市天新公益服务中心创始人冉枝瑜表示,将通过多种方式策划相关公益活动,帮助当地农民解决一部分销量。永辉超市永辉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基地部经理周万灵表示,鉴于省农科院提供检测的数据,他们很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当地农民解燃眉之急。

1万斤库存永辉全包了

7月30日,福建永辉超市派出专门人员前往基地对接,经接洽,福建永辉超市决定采购1万斤。8月1日上午,福州市民将可尝到这个以前仅在种植地流通的特产。

“我们此前也有销售过绿茄,但销售情况不理想,这次有科研机构的检测数据做支撑,也有媒体助力,我们再试一试。”周经理表示,永辉全省有120家门店,计划每家店采购100斤进行销售,这样就可以帮助村民们解决1万斤的销售难题。

“很感谢媒体朋友们对这件事的持续关注,为我们减少了许多损失。”刘裕钦告诉记者,此次和永辉超市的合作为合作社解决了很大的销售压力,其中媒体的宣传起了很大的作用。

“大干茄”为何“养在深闺人不识”?

经过媒体的关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发力,近1万斤的大干茄总算摆脱了滞销困境。我们在为茄农感到庆幸的同时,不由得也捏了把汗。要是茄农在走投无路之时没有联系媒体,情况会如何?如果社会各界人士没有第一时间汇聚起足够的购买力,又该怎么办?这起事件的背后,有太多的细节需要反思,有太多的困惑需要追问。

应该说,此次大干茄摆脱滞销困境,有很大的偶然性。茄农也告诉记者,后悔没有早点联系媒体。媒体的作用,或许一位大山深处的农民不甚了解,不过茄农在遭遇困境时真的就只能求助媒体吗?一个农民找准商机、牵头组织同伴开启创业之路,着实不易,也有太多的挑战和困难需要去克服应对。在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利用国家和地区给予的优惠政策便利,让农民的创业之路走得稍微轻松些,应该成为基层单位思考的问题。

在得到媒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后,省农科院的研究人员对大干茄的营养价值等进行了检测,结果也很喜人。事实证明,此检测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干茄的销量。就是这么一款稍微宣传就可畅销的农产品,却在“互联网+”时代遭遇滞销问题,这不能只怪农民缺乏商业头脑。因为在事前,也不能只由茄农考虑茄子销路拓宽问题。

推而广之,像大干茄这样“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农产品究竟还有多少因为销路不畅,有烂在田里的风险?深山之中,懂得求助媒体的农民,可能不多,但对区域内农民创业就业情况理应大体有个底的基层单位,应该多为农民谋谋路子。(东南网记者 林旻煜)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4-2535366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