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莆田华亭埔柳村: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农业 建设富美新农村

2017-12-29 17:38  李妙珠 郑宝莲 李佳莹 黄兰云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编者按:美丽乡村建设是莆田市深入贯彻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努力打造宜居港城,建设美丽莆田的战略部署。为深入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总体部署,积极展示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和阶段成果,中国文明网·莆田、莆田市共建美丽乡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莆田市委网管办、莆田市通联站、东南网莆田站联合举办“共建美丽乡村莆田行”大型直播活动。

华亭乡愁记忆馆

东南网莆田12月29日讯(本网记者 李妙珠 实习生 郑宝莲 李佳莹 黄兰云)碧水绕村、庄园添绿、小桥流水、观景凉亭……近年来,莆田城厢区华亭镇埔柳村持续开展共建美丽乡村工作,如今已焕然一新。12月23日,“共建美丽乡村莆田行”大型直播活动第六站走进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埔柳村,探寻这个革命老区村的新变化。

打造乡愁记忆展馆,守护乡土民情

走进埔柳村,在该村村部附近有一棵枝叶茂密的大榕树,树上挂着许多印有老物件的卡片、红丝带和红灯笼,赋予了古榕不一样的韵味。榕树下便是古香古色的华亭乡愁记忆馆。

乡愁记忆馆是一座传统的红砖瓦房,分上下两层。“这里本是旧村部,去年经重新装修做展馆用。”埔柳村村主任卓玉应说,展馆上下两层共设8个展区,主要展出传统生活用品、老手工制品、老旧农资生产器具等实物,以打造乡土民情的乡愁记忆馆,供游客免费参观。

展馆一楼设有手工纺织区、农耕生产区、谷物加工区、食俗文化区4个展区,每个老物件旁边都用卡片标着物品名称;二楼分为村情文化区、生活起居区、柳园戏剧区、家居风情区4个展区。二楼大厅墙上一面贴着七八十年代使用的奖状、毕业证书、聘请书等实物,另一面挂着一些介绍兰亭寺、“五子登科”古厝、“仙师楼”等当地古迹的图片和简介。

老旧的戏服和二胡、大鼓、小鼓、锣等戏曲演奏乐器,以及织布机、放线车、煤油灯、手电筒、旧厨具、黑白电视机等老物件系统地陈列在一起,让游客边参观边用心感受体会。“乡愁记忆馆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了解民俗文化。”卓玉应说。

采摘园一角

发展现代综合农业,推进富民工程

在埔柳村税苑公园边上便是成片的果林,有杨梅园、无花果园、桑葚园等,田园间还添置了趣味农耕雕像。“我们村盛产龙眼、枇杷、杨梅、火龙果等水果。”卓玉应介绍说,为方便游客采摘、观赏,采摘园内还修建了采摘步道。

花卉世界

此外,埔柳村立足本村花卉农业的优势资源,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实施村集体土地流转700亩,引进绿丰园艺等企业进驻,打造“花卉世界”,逐步建立一个集花卉贸易、科技示范、休闲观光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

花卉世界园区于2015年春节期间举办了首届花卉世界迎春花展,2016年五一期间举办了莆田首届月季花展览会。今年6月份,城厢区“花果华亭 四季采摘”美丽乡村游系列活动——首届杨梅采摘节暨特色产品展销会也在花卉世界开幕。一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使得花卉世界成为埔柳村的一张新名片。

去年底,埔柳村又引进瑞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建设千亩核桃园,预计丰产后,村财每年可增收10万元以上。今年年初,该村再引进遇花缘园艺公司,实施土地流转10亩,建设台湾兰花观赏园。

这些项目的落地不仅带动了村里旅游业的兴起,村民的就业难题也得到缓解。卓玉应说:“老百姓既能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收入,又能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其中,五六十岁的老人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在花卉世界从事除草、施肥等养护工作,一年就有两万元的收入。”

埔柳村已建成多个旅游景点

埔柳村人文积淀丰富,拥有兰亭寺、出米岩、明朝御史卓迈墓等文物古迹。目前,该村游客中心项目正在建设。未来,该村还将在西湖溪埔柳段两岸建设旅游景观点和休闲区、烧烤区等旅游配套设施,全力推进旅游富民工程,打造具有生态休闲旅游特色的新农村。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