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新闻 > 正文

你咋看?这小学不在学校搞“德育”跑去田里搞“食育”

2018-05-04 15:40   来源:红网  责任编辑:莆田站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5月3日,中南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开展了一次别有趣味的体验式“食育”研学旅行。

孩子们来到“稻作文化长廊”展开学习。

在自然教室,孩子们听老师讲由象形文字记录的寓言故事。

孩子们学习并践行了文明餐桌礼仪。

孩子们满满的收获。

红网时刻5月4日讯(记者 胡晓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5月3日,中南大学第二附属小学的孩子们早早来到宁乡市稻花香里农耕文化园,在古人如诗如画的情景里,开展了一次别有趣味的体验式“食育”研学旅行。

何为“食育”? 该校校长肖慧介绍:“‘食育’指饮食教育以及通过饮食相关过程进行的各方面教育。即通过饮食教育,养成对食物营养的正确判断能力,达到健康饮食生活的目的;通过饮食相关过程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和丰富的人性,促进儿童少年的营养健康及德、智、美、劳等全面发展。”

在稻田旁,孩子们仔细观察禾苗的生长,细细的禾苗在风的吹拂下摇曳着纤细的“身姿”,显得十分脆弱。“农民伯伯要悉心呵护‘禾苗宝宝’成长,它才能长大结出稻谷,成为我们每天吃的米饭。”在晓木研学老师的解说下,孩子们小心翼翼地走在岸边,生怕踩伤了“禾苗宝宝”们。

随后,孩子们来到“稻作文化长廊”,追溯上千年延绵不绝的水稻种植历史,并了解学习了“水稻的一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种子孕育着一年的收成,人生的第一步如同选种,走得稳,走得正,才能为未来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晓木研学老师语重心长地介绍道,水稻的一生和人的一生何其相似。

在自然教室,孩子们席地而坐,呼吸着青草的芬芳,听老师讲由象形文字记录的寓言故事。一个个象形文字生动、形象地将《狐狸拔牙》故事跃然纸上。通过阅读故事,孩子们不仅知道了过量食用糖类对牙齿的危害,而且还认识了不少关于食物、动物等类型的象形文字。

孩子们通过午餐课堂,学习并践行了文明餐桌礼仪;通过“飞行大食盘”游戏,了解了常见菜谱食材和调料;通过“乡野追踪”探索,认识了大自然中的一些绿色野菜……“今天的‘食育’研学可有意思啦!”此次研学结束,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向爸爸妈妈们讲述一整天的收获。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