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新闻 > 正文

【奋进 巨变 展望】“十年·邮爱”一路感恩 “请放心,我们现在都很好”

2018-05-07 15:19   来源:四川新闻网  责任编辑:莆田站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什邡七一中学学生送出祝福

四川新闻网成都5月6日讯(记者 余开洋 李慧颖 摄影报道)“请全国人民放心,我们现在生活的很好!”“支持我的朋友们,感谢你们对我的帮助,我会努力让自己的日子越过越好,也希望关心和支持我的人也越来越好。”“十年蝶变,感谢有您!远方的亲人们欢迎您们常常回家看看。”……

明日宇航员工寄出祝福

在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之际,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携手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四川省分公司特制“十年·邮爱——带劲新生活,因爱更美丽”主题明信片。早已过上新生活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受灾群众,纷纷拿起笔,在明信片上写下自己的感恩话语,想要对10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他们的人们表示感谢。同时,也通过这张精心设计的明信片,向全国传递“5.12”十年后带劲的生活态度。接下来,就听听他们怎么说?

殷万能:“请全国人民放心,我们现在生活的很好!”

我想说:“请全国人民放心,我们现在生活的很好!”

殷万能,德阳绵竹市孝德镇年画村村民。今年50岁的殷万能,在地震之后回到家乡创业,如今,他的殷牛排火锅店可谓家喻户晓。“政府对我们多方面支持,我当时开店投资只用一万块,现在一年能赚十几万,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殷万能笑着说,现在的好日子都得益于村里的发展,今后要把店面做大,好好干下去!

我想说:“我会努力让自己的日子越过越好。”

刘小蓉,绵竹市金花镇玄郎村村民。今年48岁的刘小蓉,丈夫在地震中不幸去世。十年来,她独自撑起这个家,如今经营着一家餐馆。“支持我的朋友们,感谢你们对我的帮助,我会努力让自己的日子越过越好,也希望关心和支持我的人也越来越好。”刘小蓉说。

杨云刚:“提醒我们自己,恩情不能忘。”

我想说:“提醒我们自己,恩情不能忘。”

杨云刚,汶川县映秀镇饭店老板。这10年间,杨云刚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震之后,杨云刚一家先住在了临时安置点。2011年春节前夕,由广东东莞援建的新居在东莞大道两侧建成,杨云刚一家和乡亲们搬回了映秀镇。第二年,杨云刚利用一楼门面开起了饭店,取名博爱新村。“博爱,就是时刻提醒我们自己,大家的恩情不能忘”。

杨友全希望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再到绵竹看看。

我想说:“远方的亲人们欢迎您们常常回家看看”

杨友全,德阳绵竹市土门镇麓棠村村民。如今,杨友全所在的麓棠村已经变成了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园为一体的“中国玫瑰谷”。杨友全感叹到:“十年蝶变,感谢有您!远方的亲人们欢迎您们常常回家看看。”这一切都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帮助和支持,特别是援建绵竹的江苏人民,他有太多太多的话想表达。

叶代华感谢北京!

我想说:“北京,北京!这里是什邡,感谢您们!”

叶代华,什邡市师古镇红豆村村民。在红豆村广场中央一棵约50米高红豆树格外引人注目。叶代华说,这棵树已经有1200多年树龄,红豆村也因千年红豆树得名。“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后,当地挖掘千年红豆树文化资源,打造“中国婚庆特色村”让这座小村庄焕然一新。叶代华说,这一切还要感谢首都北京的大力支援。如今,红豆村打造“中国婚庆特色村”,叶代华就在千年红豆树不远处经营起了一家小店。“以前是常年在外务工,如今家乡的发展一点都不比外面差,所以就回来了。”叶代华说,如今她经营的这家小店不需要付租金和场地费,自己只投资了几千元;随着村里特色村的打造,前来观光、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她的生意已经越来越好了。

蒋维明泡一壶好茶,静待各位来映秀。

我想说:“感激党和政府给映秀的大爱。”

地处茶马古道要冲的汶川县映秀镇,茶历史悠久,所产茶叶历来是“茶马互市”的重要商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映秀重视旅游与茶产业的融合,并对周边荒山上的百年古茶树进行了保护。蒋维明,汶川县映秀镇“茶祥子”制作坊的主人。2012年,靠着复原“西边路茶”这一藏茶文化,他将映秀2000多亩的“荒荒茶”,打造成了以“大土司”黑茶为代表的“西边路茶”系列品牌。在他的带领下,当地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采茶队伍。如今,他成了“新映秀人”。他想说:“感激党和政府给映秀的大爱,作为四川人,新映秀人,我希望用咱们四川人独有的活力、勤劳为大家泡一壶好茶,静待各位来映秀。”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