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 正文

莆田乡村振兴:村有一“老” 如有一宝

2018-05-17 11:2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莆田站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莆田盐场风光 张杰山 摄

东南网5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剑波 通讯员 陈峰 朱崇飞 黄群峰)日前,莆田市委书记林宝金在基层调研工作时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五个振兴”要求,结合莆田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部署,加强顶层设计,统筹美丽乡村建设、村庄整治、产业布局等,注重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探索莆田乡村振兴的特色之道。

近年来,莆田注重保护古老村落的历史风貌,传承古老民俗文化,挖掘古老文化底蕴,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引进专业旅游公司,做好旅游开发和招商引资,创新培育旅游业态,提升乡村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效盘活农村资产,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老区村里看历史

4日早上,记者从莆田城厢区政府出发,驱车三十多公里,来到常太镇马院村。村子在大山深处,进村的通道只有一条水泥路,堪称世外桃源。步入村子,随处可见枇杷树、龙眼树,还有开得正艳的三角梅。

“刚刚来了一批参观者,有50多人。”在闽中游击区革命纪念馆,马院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邱庆照说,“自今年初开馆以来,游人络绎不绝。”邱庆照年近七旬,1972年在厦门同安当兵,5年后退伍,在公社供销社工作过一段时间,几年后辞职出外打工,在江苏从事糕饼生意,长达12年之久,后来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至今。

闽中游击区革命纪念馆占地5亩,展厅面积近500平方米,设有马院(漈川)革命精神、实景再现、革命油画等十个专题展室,呈现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期间,闽中人民顽强斗争的革命历史。

马院村现有村民240户,1200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将近百人,青壮年都在外地。虽然土地资源匮乏,但马院村手握一把“金钥匙”,就是红色文化,这里曾是中共闽中特委机关所在地,还保留着苏维埃学校旧址、牛鼻山避难点、地下水牢、革命先辈邱子国故居等历史遗迹。

红色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吸引了村外的人群,带动了当地旅游发展。马院村自然条件优越,背靠大山,有一条天然河谷,叫作忘忧谷,适合观光休闲旅游。

“原来都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靠土地复垦获得一些资金,用于修村道、景观栈道和索桥。”邱庆照说,通过流转,收回集体山地、荒地和零星土地,然后统一规划,或者租出去,或者自己开发旅游项目。

目前,马院村每年有10万多元村集体收入,眼下正在整合旅游资源,计划引入有实力的企业,届时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至少100万元。许多在外谋生的年轻人看到了商机,纷纷找村干部商谈租地事宜,有意回乡创业,开办采摘园。

有了集体收入,村里开始为村民谋福利。邱庆照算了一笔理发支出:来回车费60元,一顿饭15元,理发费10元,总共85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邱庆照请了一位理发师,每月14、15日到村里,免费为老人理发,如果两天剪不完,就多剪半天。理发费用由村里出,每月只要500元。

马院村还在村老人活动中心幸福楼办起了“廉价的午餐”。村里给每位老人补贴8元,个人只需出2元。治安方面,村里出资在村口修了一个大铁门,并聘请两个村民负责看守,每天晚上六点准时关门,严格管理出入人员和车辆。

游人参观闽中游击区革命纪念馆。蔡新添 摄

南洋楼里话风情

在莆田荔城区西天尾镇后黄村,记者见到了“馆长”曾云荣,他经营着红色记忆博物馆和民国往事博物馆。他出生在浙江温州市,从小就喜欢老物件,长期自费搜集,梦想在老家有个民俗博物馆,后来在宁德市的一个乡村实现了儿时梦。

去年九月,曾云荣被后黄村的魅力所打动,决定过来开办私人博物馆。后黄村是荔城区第一侨乡,保存着众多上百年的华侨古民居,红砖红瓦,富有浓浓南洋风情。但随着住户移民海外或是到城里买房定居,越来越多房屋闲置了出来,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毁损。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村里从16户村民手中购置或租赁了几栋古民居,租期从10年到15年不等,然后加以修缮利用。

通过招投标,曾云荣获得两处楼房的经营权,并将毕生收藏搬到后黄村,打造成两个主题展馆,供游客参观。其中,民国往事博物馆是建于1927年的三山妇产医院,直到上世纪70年代还在使用,主要展示同时期的一些老物件。走进博物馆,能够感受到一股民国风。

曾云荣背井离乡来到后黄村,在事业初创期,没什么收入,他目前身兼数职,足足有10个工种。但他坚持把更多精力放在博物馆,即便有时请人分担一些事务,也只是半天而已。“两个馆联票15元,单馆是10元。”曾云荣说,“但是许多人养成了逛博物馆不用花钱的思维,所以一听说进馆要购票时,就止步在门外,拍一拍照就离开了。”

在曾云荣看来,后黄村已有几个文化旅游亮点,但总体上还要进一步完善配套,丰富旅游内容,特别是夜间的生活项目,以及人才团队的引进。此外,还得在体验项目上多动点脑筋,例如乘坐黄包车游村,策划一些具有民国和南洋特色的文化互动节目。

为了做好做大文化旅游,后黄村与康辉旅行社合作开办公司,由村里控股、旅行社负责全村旅游运营事宜。公司总监张丽华介绍,公司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每当传统节日来临之际,都会组织一些亲子体验活动,如清明节做清明龟糯米团,端午节包粽子、做五味蛋、编彩色蛋兜,将抽象的民俗文化融入饮食,让孩子们玩得嗨、吃得香、记得住。

“发展红利与民共享,现在村里60岁以上70岁以下的老人都有活做,可以在素食馆、采摘园、文化馆里做零工,每月至少有2000元收入,家门口就业,既自在又轻松。”后黄村村委会主任许丽红说。

银饰品里抓机遇

在莆田秀屿区东峤镇,随处可见施工场景,高耸的塔吊不停转动,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未来,这里将成为一个银饰小镇,是全省首批28个特色小镇之一。

上塘村是“中国银饰之乡”,这里有个珠宝交易城,吸引186家商户入驻,周边还分布着169家生产企业,已成为国内继深圳、义乌之后的第三大银饰交易市场。据不完全统计,上塘珠宝城年产值70多亿元,能出产3万多款产品,涵盖传统银饰品、金镶玉等门类的五大系列,远销欧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银饰品不只是一种商品,还是一件工艺品,应该从文化的角度,挖掘潜在的经济效益。”上塘银饰小镇管委会主任翁忠新介绍,小镇规划区面积3.15平方公里,核心区1.49平方公里,将在原有的产业基础上进行文化等综合提升,策划实施银饰文化艺术中心等22个项目。

据了解,上塘银饰小镇以银饰文化为中心,融合当地民间信俗文化和妈祖文化,打造国内知名银饰珠宝产销文创基地、银饰文化创意体验旅游胜地、首饰设计师品牌发源地。今后还将迎合年轻一代的消费主张,深入挖掘婚庆市场,策划集体婚礼,创建婚纱拍摄基地,打造“爱情小镇”。

去年12月,为了提升上塘银饰小镇的文化知名度,秀屿区举办了首届上塘银饰小镇金银珠宝创意设计大赛,同时还举行入围作品版权拍卖会、金银珠宝时尚趋势研讨会、新品发布会,接下来每年都举办一次。

渚林村与上塘村相邻,下辖六个自然村,村民4400多人,没有多少村集体收入。渚林村党支部书记林宗贤刚刚上任不久,他从上塘银饰小镇看到了机遇,正在为村子谋划未来。不久前,莆田市旅游局组织莆田学院专家前往渚林村,为发展旅游做整体规划。

“特色小镇要修一条九龙大道,通往我们村里的九龙山白云洞,山上有供奉妈祖和三一教的庙宇。”林宗贤说,“村里的道路情况不佳,交通不畅,届时可以在村里修几条支路,连到九龙大道,就能得到改善。”

为了完善村庄的基础条件,村里计划投资四五十万元,将一个水塘重新绿化,打造成一个景点,还要建造一个漂亮的公厕,发展观光休闲旅游,同时带动村民开办农家乐、采摘园等增收项目。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4-2535366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